.

520母乳喂养指南

母乳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也是人类繁衍后代用生命创造的一种文化。母乳是新生儿天然的食物,其中的每一种成分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是其他任何食物都不能完全取代的。妈妈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对母婴的健康都非常有利!

一、母乳喂养的好处

(一)对婴儿的好处

1、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有利婴儿生长发育。

2、母乳中含有抗体,可增加婴儿抗病能力。

3、促进婴儿胃肠道的发育,提高对母乳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4、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

5、增进母子感情。

6、降低成年以后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发病率。

(二)对母亲的好处

1、加深母子感情。

2、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恢复。

3、有助于产后体重下降,促进体型恢复。

4、具有生育调节作用。

5、减少妇女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6、促进心理健康。

7、促进骨骼的再矿化,有助于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危险。

(三)对家庭及社会的好处

1、减少人工喂养费用及人力。

2、减少婴幼儿生病的医疗开支及由此导致父母的误工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3、促进家庭和谐、有利于职工情绪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4、减少计划生育(如:人工流产)等费用。

5、增加父母对家庭子女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和谐。

二、纯母乳喂养

(一)什么是纯母乳喂养?

除母乳外,不给新生儿吃任何食物或饮料(包括水),除非有医学指征。

(二)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母乳完全可以提供婴儿前6个月所需要的营养,并可以满足婴儿同时期生长发育的营养素需求,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健康,不容易生病,其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几率降低。纯母乳喂养更有利于婴儿情商和智商的发育。

(三)婴儿6个月之后继续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正常情况下,母乳可以满足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从6个月至12个月,母乳仍然可以满足婴儿营养需求的一半以上;从12个月至24个月,母乳至少可以提供婴儿所需营养的三分之一。

6个月之后扔坚持母乳喂养,不仅有助于增强婴儿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所以为了婴儿的健康成长,在6个月后仍需坚持母乳喂养。

三、早吸吮——越早越好

出生60分钟内让新生儿吸吮母亲的乳房,刺激乳汁早分泌,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分娩后皮肤早接触、早开奶很重要可以促进神经垂体分泌催产素,减少产后出血;促进腺垂体分泌催乳素(使乳房早下奶),防止奶胀;强化婴儿吸吮能力,使婴儿能吃到营养和免疫价值很高的初乳;增进母婴感情。

四、母婴同室

母婴同室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照顾模式,是指新生儿与母亲24小时都住在一起,使家人有机会持续地与新成员接触,尽早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24小时母婴同室重要性有以下方面:

1、及早喂哺母乳,促进乳汁分泌,有利于产妇的子宫收缩,产后大出血的几率也会随之减少。

2、有助于母婴感情结合。

3、婴儿哭的少。

4、母亲对母乳喂养信心增加。

5、母乳喂养持续更长。

五、抱婴儿正确的哺乳姿势

1、孩子头与身体呈一直线。

2、婴儿的脸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3、婴儿身体贴近母亲。

4、如是新生儿,母亲不仅要托住宝宝的头,肩部还要托住臀部。

托乳姿势可按照“C”字型托乳法,食指支撑着乳房基底部,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两个手指可以轻压乳房,改善乳房形态,使婴儿容易含接;托乳房的手不要太靠近乳头。

六、婴儿正确含接姿势

1、嘴张得很大;

2、下唇向外翻;

3、舌呈勺状环绕乳晕;

4、面颊鼓起呈圆形;

5、婴儿嘴上方有更多的乳晕;

6、有慢而深地吸吮,有时突然暂停;

7、能看见或听到吞咽。

七、按需哺乳

当孩子饿了或者妈妈感到乳房胀了就哺乳,喂奶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不受限制。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如下:

1、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2、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3、刺激母亲乳汁的分泌。

4、预防乳房肿胀。

要注意以下几点?????????????????????????????????????????????

八、用手挤奶的方法

将拇指放在乳晕上方,食指放在乳晕下方,距乳头根部2cm?处,两指相对,其它手指则托住乳房;将拇指与食指先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然后放松,反复一压一放.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肤上滑动或摩擦,不要挤压乳头。一侧乳房挤?3-5?分钟后换另一侧反复进行。每次挤奶的持续时间?20-30?分钟。

九、母乳的储存

(一)新鲜母乳?????25-37摄氏度条件下可保存4小时,?15-25摄氏度可保存?8?小时,不能保存在37摄氏度以上环境中.

(二)冷藏母乳?????冷藏室?2-4摄氏度条件下可保存?24?小时,

(三)冷冻母乳????冷冻室(-18摄氏度以下),可保存?3?个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母乳,先置于冷藏室解冻,使用前用?37-40摄氏度温水中加热(也可以使用温奶器快速加热),不宜采用微波炉或者煮沸方法加热。

十、母亲患传染病怎样进行母乳喂养

(一)甲肝

急性期需隔离时,暂时停止母乳喂养,通过挤奶保持泌乳。婴儿接种免疫球蛋白,隔离期过后再继续母乳喂养

(二)乙肝

1、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是分娩时婴儿通过接触母亲的血液或体液获得感染,乙肝病毒一般不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

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并分别于出生后?1、6?个月时再接种乙肝疫苗,在双重免疫下,纯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宝宝?2?岁。

3、乙肝母亲实行母乳喂养时应注意:

1.喂奶前后洗手,擦拭乳房

2.乳头皲裂或婴儿口腔溃疡,暂停母乳喂养

3.婴儿和母亲的用品隔离,擦洗用的毛巾、脸盆、喝水用的杯子独立使用

(三)HIV感染

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在人工喂养可接受、可行、能负担及安全的情况下,应避免进行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的,应选择纯母乳喂养。

HIV感染的母亲出现乳头出血、乳头或者乳房溢脓、乳腺炎或者脓肿时,应暂停母乳喂养。

(四)结核

1、世界卫生组织的结核病母乳喂养指南建议,患结核病母亲在及时接受积极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进行纯母乳喂养?6?个月,并继续母乳喂养至儿童?2?岁,如果在贫困地不能为儿童提供足够的营养时,可以适当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2、哺乳期间监测婴儿体重增长和健康状况:出现体重下降、持续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呕吐、异常哭闹等,医院进行肺结核或者肺以外结核病的诊断。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中低收入国家6月龄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7%,高收入国家婴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更短。

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特别选取《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版)》中的干货知识,与大家分享。

??推荐意见1??

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

??推荐意见2??

对患有抑郁症的孕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的专业支持有助于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推荐意见3??

母孕期对父亲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研究显示,当父亲接受婴幼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的专业培训课程后,与仅接受婴幼儿护理知识课程者相比,两组间母乳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推荐意见4??

母亲可将乳汁短期(72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3个月)贮存于冰箱冷冻室(18℃)。

??推荐意见5??

母婴机构应有明确的母乳喂养书面政策,并应常规传达给员工,每位员工应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及技巧帮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机构应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及实施方法,并规划和协调出院后母婴相关服务,以便父母及婴儿获得母乳喂养的持续支持。

??推荐意见6??

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30min)。

??推荐意见7??

新生儿生后尽早(1h)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

??推荐意见8??

生后母婴同室。健康足月婴儿母婴同室组较母婴分室组的母乳喂养率高。

??推荐意见9??

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生后24~48h,新生儿即排出墨绿色的胎粪。横断面研究显示,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1.6-8.5次/d,粪便转黄时间3-15d,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推荐意见10??

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实用儿童保健学》指出婴儿尿量与年龄有关。生后第1天尿量较少;随着母乳分泌量的增加,婴儿尿量逐渐增加。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6-7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0.5~1.0ml/(kg·h)],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推荐意见11??

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队列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6h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另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出生1周内新生儿体重平均下降4.9%(0-9.9%),体重下降程度与喂养方式有关,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配方乳喂养者1周内体重下降分别为5.5%、2.7%和1.2%。

当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10%时应警惕可能为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期后,母乳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

因此,评估婴儿体重增长速率是衡量母乳摄入量的最重要标准,评价方法可参考“中国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建议”。

??推荐意见12??

采用母乳喂养评估量表可早期发现需要哺乳支持的母亲。

??推荐意见13??

指导乳母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乳房充血肿胀。

??推荐意见14??

乳母患乳腺炎时应及时寻求乳腺外科医生的专科治疗,采取排空乳房、休息、镇痛等对症支持措施,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

??推荐意见15??

早吸吮和早接触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推荐意见16??

高危新生儿生后1h内应监测血糖。“美国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建议,新生儿出生24h内,血糖水平应持续2.5mmol/L;出生24h,血糖水平应持续2.8mmol/L,低于上述水平则为低血糖。

高危儿易发生低血糖,出现激惹、呼吸急促、肌张力降低、喂养困难、呼吸暂停、体温不稳定、惊厥或嗜睡等临床症状时,均应在生后1h内监测血糖,以后每隔1-2h复查,直至血糖浓度稳定。

??推荐意见17??

无症状低血糖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有临床症状或血糖2.6mmol/L时可静脉输注葡萄糖。

??推荐意见18??

按需哺乳(频率≥8次/24h)有助于预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发生。

??推荐意见19??

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应中断母乳喂养。

??推荐意见20??

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时,不建议光疗和其他治疗。专家建议如果新生儿一般情况好,体重增长符合正常速率,尿、粪便的颜色和量均正常,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需要治疗。

??推荐意见21??

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指征,允许母亲在婴儿光疗间歇期进行母乳喂养并照顾新生儿。

??推荐意见22??

对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可常规预防接种。

尽管尚无对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预防接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报道,但亦无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带来危害等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时,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推荐意见23??

鼓励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并补充钙剂。

世界过敏组织年和欧洲胃肠营养肝病学会年关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管理指南中,均建议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应鼓励母亲继续哺乳,但母亲的饮食宜回避牛奶制品,同时补充钙制剂(-mg/d);若母亲饮食回避后婴儿症状无缓解时,建议转诊至专科咨询治疗。

??推荐意见24??

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乳母过多补充液体不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推荐意见25??

母乳喂养婴儿的体重增长不足时,应详尽分析母亲与婴儿双方的原因,必要时转诊至相关专科。

??推荐意见26??

母亲均应直接乳房喂养,需要时可泵出乳汁用奶瓶喂养,但不建议频繁泵乳。

摘自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版)》。

注:转载自望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白癜风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tjyy/7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