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塔校区校史故事50讲09医学部奠

少儿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079778.html

医学部奠基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回溯历史,百廿添五的西安交大,又有哪些年轻的故事。欢迎收听雁塔校区校史故事50讲~

心胸外科创始人——陈向志教授

陈向志(-),河北丰润人。年考入北平大学医学院,全面抗战初期随校迁陕。年毕业后自愿参加滇缅前线抗日红十字会手术队,任第四手术队队长,在前线出生入死抢救伤员。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任职。医院、医院任外科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应侯宗濂院长邀请来到西北医学院,医院、一附院外科教授、心胸外科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兼心外研究室主任,《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年6月以先进代表身份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

他擅长胸腹部手术并善于总结经验。从年8月至年11月,成功开展胆囊炎胆囊结石后胆囊切除术45例;带领刘绍诰等对30例回盲部肠结核的外科治疗问题进行分析;年至年6月诊治7例膈疝;年至年两年半时间开展32例胸壁结核病并发腹上壁寒性脓肿。相关文章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

在医疗技术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他专攻心胸外科专业,成功开展食管切除、肺切除手术。年成功开展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离术,打破了西北地区心脏手术禁区;年1月在西北地区成功开展二尖瓣分离术;与内科杨鼎颐、麻醉科贾敬业等合作,年7月7日在西北地区成功施行首例低温麻醉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为一位25岁女教师修补了巨型房间隔缺损,至年6月共为16例患有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进行切开术或修补术;年在体外循环下为一位18岁女患者成功施行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年4月到年6月,共对16例二尖瓣狭窄或合并关闭不全的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直视二尖瓣成形术。年3月开展常温针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年先后成功开展法鲁氏四联症根治术和二尖瓣生物瓣替换术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年以来开展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三房心、主动脉窦瘤破裂、心腔内肿瘤、完全性异位肺静脉引流等难度大的手术,都取得成功。

他技术超众,精益求精;讲课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注重启发思维,在国内医学界享有盛名。培养出侯立业、李兆志等一批专业骨干力量,推进了医学部心胸外科持续发展。他作为医学部心胸外科创始人,对西北地区相关手术开展和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做出奠基性贡献。

组织胚胎学奠基人——张保真教授

张保真(-),安徽砀山人,是我国著名组织胚胎学家,医学部组织胚胎学奠基人。年9月至年6月在同济大学医学院上学,年夏因病回原籍休养,因日寇逼近家乡乃携妻、弟等流亡。年12月至年6月在河南大学医学院借读,年10月在四川宜宾同济大学医学院学习并于年夏毕业。年8月至年7月任陕西省立医专副教授,年兼任西北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副教授代主任,年8月升为教授。年8月至年任西安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主任。

抗战期间教学没有课本,他课前精心准备,上课不带讲稿,结合挂图和黑板绘图讲解,学生记录下来,即成一本完整的教材。新中国成立后他亲自编写人类组织学、人类胚胎学教材,译述人体各部之静止及运动。因病疗养期间在病床上口授给少数学生代表,使代表再转授全体同学。

建国以来围绕肝脏再生、性别测定、与心脑病、克山病、针灸经络有关的骨骼肌、肌梭,各器官的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问题积累余万字的科研资料。参与翻译苏联札互尔金的《组织学》、德国巴尔格曼的《人体组织学和显微解剖学》、德国施密特的《人体生理学》等大型教科书,参加编著《组织学》参考书。

他年任全国医学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五人小组审定成员;年至年任陕西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解剖学会理事,解剖学报编委;年任《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组织学》编委;担任全国组织胚胎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年2月任中德医学协会陕西分会理事长。

著名颌面外科专家——董淑芬教授

董淑芬(-),黑龙江呼兰县人。年3月至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齿科学习并毕业,医院、医院、天津市立牙病防治院任牙科医师,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第1个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同年被评为天津市卫生机构一等模范。年至年6月在苏联莫斯科口腔医学院学习颌面外科并获副博士学位;归国后放弃留京、沪工作机会,年9月始一直在我医院工作。

颌面成形外科手术融审美、手术于一体,复杂细致且难度大。董淑芬在二附院从零开始,医院各个口腔科或五官科写信,介绍自己的技术水平以吸引复杂疑难患者来院诊治。在第一个年度就承担国家科研题目2项,培养卫生部派进修生,3个手术项目参加全国技术革新展览并获一等奖。她加班加点用1年多时间写出30万字《颌面成形外科学》上册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仅从年至年5月应用改良圆型皮管修补身体各部分缺损和畸型例,年3月至年12月改进奥普浩娃氏法修复先天上唇裂例,年至年应用成形手术治疗面颈部血管瘤81例,开创了颌面成形外科全新领域。年被选为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先锋并在北京参加经验交流会,受到周总理接见。

医院建立做出奠基性贡献。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致身体透支等原因,不幸身患乳腺癌于年10月17日逝世,终年62岁,成为学界重大损失。遵其遗嘱:骨灰撒医院第五层建筑,10元积蓄和册个人医院。

她有一双妙手回春的“金手”,能带给患者美好容颜;她有一颗大医赤诚的爱心,能驱除患者心底阴霾;她像夸父逐日般奔跑在为患者服务的路上,直至生命停息。

医学部著名校友——李佩琳教授

李佩琳(-),辽宁海城县人。年他毕业于奉天医科专门学校并留校病理科,在英籍病理学教授Moore博士门下任助教。-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科学习,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及湖南湘雅医学院任教。年7月至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进修并获博士学位,任爱尔兰和英格兰病理学会会员。回国后在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昆明中正医学院任病理学教授。应侯宗濂院长邀请,于年10月前来西北医学院执教,被聘为病理学教授兼主任。

上任伊始,即遇南郑地方法院10月26日向医学院寻求尸检:死者李德明经南郑法院检验明确肾囊右上部有踢伤一处,小腹有踢伤一处,头顶心略偏左呈现红色,委系生前受踢伤身死。但被告张式良则具状辩称死者系忽然晕倒在地,当时请医生诊断为脑充血,经强心注射未愈身死,和外伤并不相干。李佩琳教授遂行尸检:锯颅骨、切头皮、移脑质,观察皮下、脑膜、脑质及动脉变化,排除脑动脉瘤。经详细鉴别做出结论:脑表面及脑膜无充血,至于脑内部之充血与否,因尸变之故难于决定,但无出血现象;又关于脑充血一般尸体之头顶心上有无红色改变,在本案因尸变已有过重之颜色改变,不克查寻。唯按学理及西医书籍之记载,可谓因脑充血及脑出血死者之头顶心上不应有红色。尸检过程仔细认真,结论客观科学,给法院断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年9月14日,英国著名科学家、中英科学馆馆长、后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研究泰斗的李约瑟博士及夫人李大斐博士由曹天钦先生、邱琼云女士陪同来西北医学院进行参观交流并捐赠图书。因李佩琳教授具有良好的英文基础和留学英国的背景,遂经侯宗濂院长邀请担任李约瑟博士访问期间的接待和翻译,在西北医学院的发展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据年入学的史志超同学回忆:李教授短小精明,才智过人,不修边幅。终年一双破鞋,行时踢跶有声,烟瘾甚大。讲课时笑骂之中含有真理,诙谐之外带有积极。在西北医学院执教期间,他一直自编教材,认真备课,悉心讲座,把从英国带来的病理切片与同学们共同分析、详细讲解。抗战胜利后随校迁往西安,有次在病理教学中一同学不慎将两张珍贵切片中的一张弄碎,气得李教授大发雷霆。因当时社会秩序不稳,教学物资匮乏,相关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迫使李教授不得不离开西安,成为他和西北医学院之间的一件憾事。

文字:医学部二附院杨龙

音频:安海栎

推送:安海栎

责任编辑:郭欣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hbys/11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