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痊愈后
患者武某,汝南人,.03月以“妊娠7月余,左侧乳房胀痛不适一周,加重3天”为主诉就诊,来院时患者自诉于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乳房胀痛不适,局部肿痛明显,触之有肿块,质地较硬,无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无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伴随症状,当时未予重视未作治疗。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加重情况,今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治疗,查体:右侧乳头无破损,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一约核桃大小的质硬肿块,局部皮肤发红,伴有明显触压痛,中央未触及明显波动感,无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不适症状。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局麻下行“脓肿切开+药线引流术”引流出约50ml絮状脓液,术后病理培养示结核杆菌感染。因患者为妊娠晚期,乳房创口红肿,有大量絮状渗出,无法给予抗结核药物应用,给予药膏外敷,抗炎药物应用及中药对症治疗后,创口渗出减少。患者于.05月顺娩一男婴,满月后前来我院后续治疗,给予抗结核药物、外用药及中药对症治疗,3月后患者伤口痊愈,无溢液及渗出,1年后疾病痊愈。
结核多数为全身播散性结核感染的局部表现,少数为原发性乳房结核。
简介乳房结核的感染途径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发性乳房结核极为少见,临床多为继发性。感染途径有:
①为血行感染。原发病灶多在肺、淋巴结等处。
②乳房临近组织器官,如肋骨。胸骨、胸膜、胸腔脏器、肩关节等处的结核灶直接蔓延侵及乳腺。
③来自淋巴系统感染。乳腺的淋巴系统可至腋下、颈部、胸骨区、锁骨上、锁骨下、纵隔等处,当其淋巴系统的淋巴结感染给核菌而受累后,淋巴液输出不畅,淋巴结的输入管变为输出管,含结核菌的淋巴液通过淋巴系统逆行播散至乳房。
病因当全身健康状况或免疫功能低下时,如严重的营养不良、外伤等,均易导致结核菌的感染。结核菌感染的来源为:全身性播散性结核,如肺粟粒性性结核经血运播散而发生乳房结核。由纵隔、锁骨上下淋巴结、腋淋巴结等结核感染,逆行侵及乳房。邻近组织、器官结核感染的直接蔓延,如肋骨、胸壁结核等。直接感染,可自乳房皮肤伤口及扩张的乳腺导管开口处直接感染。
检查乳腺结核应做的检查
①X线检查;
②B超;
③乳腺导管造影;
④电脑红外线扫描;
⑤乳腺冷光源透照;
⑥乳房热图检查;
⑦乳腺细胞学检查;
⑧乳腺病理学检查
感染途径1、经乳头或乳房皮肤创口直接感染;
2、血形性感染;
3、邻近结核病灶蔓延;
4、淋巴管播散,多来自同侧腋窝淋巴结核逆性播散到乳腺。
类型1、局限型,结核病变的体积较小,乳房的形态基本正常;
2、弥漫型,结核病变范围大,部分患者乳房明显肿大,甚至有溃疡与瘘管;
3、硬化型,常见于老年女性,纤维组织增生时乳房硬化、变形或乳头内陷;
4、共存型,即乳房结核与乳癌共存。
诊断凡中、青年女性出现乳房肿块,反复感染或脓肿形成,有自行溃破或经久不愈的窦道,或伴有全身性毒血症表现,如低热、体重下降、乏力等,均应考虑有乳房结核的可能。
鉴别诊断
据文献报道,正确诊断率很低,约70%病例被误诊为乳腺癌,甚至有个别病人遭受了乳房根治术及化疗之苦。
造成误诊的原因有:结节型乳房结核,临床表现极象乳腺癌。发病年龄虽有差别,但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
首先应予以鉴别的是乳腺癌,后者发病年龄较达,乳房肿块较硬,边界不清,乳头内陷及皮肤“橘皮样”改变多见。但仍需借助以下手段进行鉴别:
细针穿刺及细胞学检查:可以排除乳腺癌,部分病例可由此抽得脓液。此外还可以作脓液结核菌涂片及接种,也可作结核菌培养,有助诊断。
X线检查:多数病例可发现身体它处得结核病灶,如肺结核等。乳房摄片可见边界欠清得肿块伴有片状钙化,与乳腺癌的沙粒状钙化不同。
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手段。术中应作冰冻切片检查,以避免患者遭受不必要的根治术。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表现也常与乳房结核相混淆。主要依靠溃疡边缘的病理检查、窦道分泌物寻找抗酸杆菌及结核菌培养。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