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0日是
中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为啥要提倡母乳?母乳喂养婴儿发展更为健康,包括增强免疫力、提高智商与情商、减少儿童期肥胖、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率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增快、女性因工作需要、奶粉厂商大肆宣传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母乳喂养率逐渐地下降,以城市尤为显著。由于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准确,越来越多的新妈妈因各种原因过早放弃母乳喂养。
本文将对母乳喂养相关问题做出专业解答,希望能帮助新妈妈顺利母乳喂养,使宝宝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母乳喂养有哪些好处?母乳是大自然赐予宝宝最好的食物。母乳喂养是一种最简单、方便、干净、经济的方式。对婴儿来说,母乳营养均衡,配比最佳,成分和量精确满足不同阶段需要,容易消化及有效利用,母乳能够促进体格神经发育、提供免疫保护、减少过敏、降低慢性疾病风险。
同时,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健康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亲子关系建立、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风险、促进体重恢复。
全身赘肉还想吃锅包肉的小编
决定冲着最后一条
一定要母乳喂养宝宝。
下面,让我们看看
母乳与动物乳、配方奶
成分和功能的对比。
母乳喂养有时限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新生儿应早吸吮、早开奶,
即生后1小时内开奶。
为了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出生6个月内完全接受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婴儿喂养方式。
“完全母乳喂养”界定为不喂给除母乳之外的任何食物或饮料,但是可以服用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药物。
婴儿从6个月起开始添加辅食,母乳喂养可至2岁或更久。
乳汁是怎么产生和分泌的?乳汁是由乳房的腺泡细胞分泌的。分娩后,脑垂体开始分泌泌乳素,促使腺泡分泌乳汁,这时母亲开始有乳房胀满感,但乳汁不会自动排出,要使哺乳成功还需通过泌乳反射和排乳反射来完成。这两个反射建立的关键在于婴儿吸吮乳头的刺激。
当婴儿吸吮乳头时,感觉神经末梢将刺激冲动传至脑垂体,使之分泌催产素和泌乳素。催产素作用于乳腺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使之收缩而将乳汁排出,形成排乳反射。泌乳素刺激乳房腺泡继续分泌乳汁。因此只有婴儿不断吸吮,奶水才会持续不断源源而来。
哺乳的正确姿势1母亲的正确体位请看下图
2C字形托起乳房
食指支撑着乳房基底部,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两个手指可以轻压乳房改善乳房形态,使孩子容易含接。托乳房的手不要在太靠近乳头处。如下图。
注:如果母亲的乳房大而且下垂,用手托住乳房可帮助乳汁流出;如果乳房小而高,在喂奶时手不需要总托住乳房。
3婴儿含接姿势拢共有七个要点:
1嘴张大2下唇外翻3下颌贴到乳房4口上乳晕露出的比口下多5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6面颊鼓起呈圆形7慢而深地吸吮,有时突然暂停(能看或听到吞咽)如何识别婴儿饥饿和饱腹?新生儿饥饿时可以出现觅食反射、吸吮动作或双手舞动;婴儿会出现把手放人嘴里吸吮、鬼脸、烦躁,大声哭吵是饥饿的最后信号。应该注意观察婴儿饥饿的早期信号,避免其哭闹后再喂哺,这会增加喂哺的困难,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哭吵会影响含吸母亲乳头。
婴儿停止吸吮、张嘴、头转开等往往代表饱腹感,不要再强迫进食。
如何判断新生儿得到了足够的母乳?主要观察以下两个方面:
01体重增长新生儿平均每周体重增加约克,满月时体重增长克以上。
02小便次数出生第一天1-2次,第二天2-3次,三天以后24小时排尿6次以上,尿清、稀释。
注:新生儿生后7天内可有生理性体重下降大约6-9%,出生7-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
母乳不足怎么办?勤吸吮是最有效的催奶办法,新妈妈一定要有自信心,注意多休息,补充水分,选择适当的催乳食物。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及时纠正乳头发育不良等因素。
母乳的储存有哪些要求?收集和存储母乳所用到的工具都必须要清洗和消毒,最好使用母乳保鲜袋,其次为玻璃制品,最好不用金属。
母乳冷冻会膨胀,所以容器不要装满,上方留有空间。每次盛放60-毫升母乳,相当于一顿奶量,以免浪费。每一份乳汁一定要标注好日期。具体保存温度及相应的保质时限如下表:
冷冻后的乳汁如何加温?冷冻的奶水可于前一晚拿到冷藏室慢慢解冻(约需12小时),或是在流动的温水下解冻,冷藏过的奶水置于室温下退凉,食用前温水浴加热乳汁至40°C左右即可喂哺。
喂哺前先滴几滴乳汁在手腕内侧,保证温度适宜。切记绝对不可以使用微波炉解冻母乳,冷冻后的乳汁加温后,即使宝宝一餐没有喝完,也不可以留到下一餐食用。
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出生的前3天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期”,一定要早接触、早吸吮、重视初乳(第一口奶);
按需哺乳,24小时母婴同室;
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
吃空一侧乳房再换另外一侧;
每次吃奶时间在10-30分钟,每昼夜喂奶8-12次;
母乳暂不足时,先吸吮妈妈乳房10-15分钟,再适当添加代乳品;
不要轻易尝试使用奶瓶或安慰奶嘴(避免产生乳头错觉,可以尝试使用乳旁加奶器)。
虽然提倡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
但对于患有疾病的母亲,
我们如何应对呢?
根据我国《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建议,本文列举了以下情况及其应对措施:
1母亲为艾滋病患者,不建议母乳喂养;2母亲患有活动性结核病,可采集其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喂养,治疗结束7~14天后可继续母乳喂养;3母亲为乙肝病毒(HBV)感染或携带者,可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给予特异性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继之接受乙肝疫苗免疫后给予母乳喂养;4母亲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或携带者,其婴儿可以给予母乳喂养,但早产儿有较高被感染风险,可以采集母乳巴氏消毒后喂养;5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如皮损愈合,可以母乳喂养;6母亲为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如皮损不累及乳房,可于治疗停药24小时后母乳喂养。如遇其他情况,医院就诊。
供稿:新生儿科韩丹
编辑:宣传工作部宋田
(图片源自网络)
中国医大一院,您身边的贴心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