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移植手术走过50年,如今的重点难点在哪

白癜风哪里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肺移植手术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年,医院JamesHardy博士实施了全世界首例肺移植,患者术后18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年,北京结核病研究所辛育龄教授为2例肺结核患者施行单肺移植,术后7天和12天患者因为排异和感染切除移植肺。

在我国,年~年有20例肺移植手术,至今,肺移植手术已超过例。年我院已完成40余例肺移植手术,围手术期存活率成功率超过80%。而在国外,肺移植1年生存率超过90%。

适合的病人难有合适的肺源

肺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囊性纤维化(CF),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导致的肺气肿,肺动脉高压(PAH)等。

当有以下情况时可考虑实行肺移植手术:无法医治的终末期肺部疾病,由于终末期肺部疾病预期寿命少于两年,NYHA功能分级为Ⅲ或Ⅳ级,日常活动严重受限,1~2年内死亡风险比肺移植相关死亡风险高。

若近两年恶性肿瘤史,其他器官严重功能不全或进展期功能障碍,无法治愈的慢性肺外感染,年龄超过60岁且需要接受多脏器移植的,严重的胸壁或脊柱畸形,药物成瘾者,缺乏家庭社会支持者,依从性差者则不适合接受肺移植手术。

现在,肺移植供体入选标准已放宽,受体名单排序也有相应的调整。根据肺移植器官分配评分,除了考虑等待移植时间,治疗的紧迫性也需要加以考虑。目前国内肺移植除肺源问题外,如何把握适应证,在合适的时机让患者进入肺移植流程,亦是突出问题。许多终末期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时才考虑进行肺移植,往往对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

肺移植受体与供体是否匹配,主要由ABO血型、体型(肺大小匹配)决定。单肺移植多见于COPD和IPF患者,禁忌于感染和肺动脉高压患者。双肺移植更有利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水肿风险较低,总体生存率较高。

全面麻醉管理考验医师

肺移植麻醉重点在于优化患者心肺功能,处理术中紧急情况。依靠各种检查和技术了解患者心肺功能,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依据。对肺移植手术和内科管理的了解,直接影响麻醉管理的质量。

不同病因患者因身体状况特殊,术中麻醉管理存在一些差异。COPD患者正压通气时易发生低血压。囊性纤维化患者常有大量浓稠分泌物,正压通气难将PaCO2维持在基线水平,且患者大多身材矮小,外科操作困难。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可能有伴随疾病(如硬皮病),年龄较大,因此更易合并冠心病,可能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还可能不能耐受单肺通气而需要体外呼吸支持。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诱导期低血压易导致循环衰竭,常需要体外循环支持。

肺移植手术过程中,麻醉诱导和实施插管过程中需保证氧合,维持体循环阻力、心肌收缩力,避免肺循环压力增高。体循环压力低可能是麻醉药物扩血管作用、心肌抑制作用或脱水等。肺循环压力高可能由紧张、疼痛、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缩血管药物等因素导致。

术中采用静脉麻醉,行BIS(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患肺通气采用压控容量保证模式,尽量降低FiO2,将SpO2维持在90%以上即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60mmHg~70mmHg,可降低局部和全身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水平。新肺通气时,吸入氧浓度小于30%~40%。迅速大力膨新肺,可能导致气压伤、气胸、外科吻合口漏气、肺水肿。在维持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尽量少输液,不使用胶体液,因为胶体液用量与术后低氧和拔管延迟有关,且新肺血管开放后,应严格控制输液,血浆和白蛋白为主,必要时利尿。

术后并发症有时来势汹汹

肺移植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很大威胁,需要引起重视。原发性移植肺功能丧失(PGD)是以氧合迅速恶化为特点的并发症,可能是轻度自限性的反应,也可能发生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10%~25%,可能在开放肺动脉后迅速发生,或术后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循环不稳定,多脏器功能衰竭。

原发性肺移植功能丧失的发生与许多因素相关,目前认为,供者的一般情况、供肺的管理、受者的基础情况、原发病类型、手术方式以及再灌注技术有关。再灌注损伤与肺保护欠佳、淋巴引流不畅,导致炎性因子、氧自由基大量产生,进而引起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气体交换受损。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肺水肿。

此外,肺移植患者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常为原发性,与肺部病变和缺氧有关(COPD、肺纤维化),或因结缔组织病、心内分流(EisenmengersSyndrome)、PGD所致。肺移植术后短期死因有移植肺功能衰竭、非巨细胞病毒感染、心血管并发症、技术问题等。(文/医院麻醉科主任赵晶)

编辑制作:王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hbys/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