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化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医疗模式。为适应当地综合性服务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更好的满足当地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我院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肝脏扫描设备——FibroScan肝脏神探。
引进的FibroScan是一种利用超声原理的医学影像新技术,无创伤、无辐射伤害,可以帮助发现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是目前早期诊断肝硬化、脂肪肝的利器。FibroScan是法国Echosens公司于研发生产的全球独家拥有肝脏弹性测量技术(VCTE)和肝脏脂肪变性定量诊断技术(CAP)的肝脏硬度及脂肪变定量检测设备。
FibroScan是目前全球最先进且唯一可实现对肝脏硬度及脂肪变进行无创定量检测的设备,大大提高了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的检出率。为肝纤维化、脂肪肝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可能。FibroScan适用于各种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主要乙肝)、酒精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所导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的检查。
FibroScan能够快速对肝脏硬度值、脂肪变数值作出诊断,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完全避免了肝穿刺带来的创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FibroScan对纤维化各期的分级诊断准确性(AUROC)皆在85%以上。
原理:通过探头振动轴发出剪切波,剪切波在患者体内传播,探头上的超声换能器发射超声波跟踪剪切波的传播并测量其速度(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灯大师的一指禅),随后显示器上显示相应的图像,同时仪器使用特定的运算法则将速率转变为硬度值,显示在显示器上,医师据此准确评估出肝纤维化及其纤维化程度分级,这种技术又称为瞬时弹性测定。剪切波在肝脏中的传递速度与肝组织硬度直接相关,肝组织硬度越大,剪切波的传播速度则越快,弹性数值越大,由此来评估肝纤维化的程度。
Fibroscan还可以测量肝脏的另一指标,控制衰减参数,通过测量超声波在肝脏传输过程中超声波振幅衰减的程度来评估肝脏脂肪变性,可用于确定肝脏脂肪变性的程度,用于测量肝脏脂肪过量积累或“脂肪肝“。
结果解读:FibroScan主要通过测量肝脏弹性(LSM)(上图橙色部分)测量肝脏的硬度。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的建议Fibrosacn的检测值的结果解释如下:
目前临床通常认为弹性数值在7kPa以上为显著纤维化,9.5kPa以上为严重纤维化,12.5kPa以上可以诊断肝硬化。
FibroScan主要通过测量肝脏控制衰减参数(CAP)(上图蓝色部分)测量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CAP(db/m)参数:肝脏脂肪变性定量,CAP值与组织病理学分期的对照参考标准:
哪些人群适合进行FibroScan+CAP检测?
1.用于检测各种病因(急慢性乙型、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引起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病理分期及慢性肝病的定期随访;
2.通过测量肝脏的CAP数值,Fibroscan尤其适用于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该类患者多有腹型肥胖、脂肪肝,Fibroscan可无创、动态监测同一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动态变化,肝脏脂肪变严重程度评估,便于健康管理。
3.健康人群的体检,特别是应酬多的对象,容易患有脂肪肝,导致肝硬化;
3.用于肝脏抗病毒或抗纤维化治疗疗效的跟踪评估;
4.肝移植术后随访。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部分为酒精性、非酒精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肝硬化有重要的意义。
脂肪肝(fatty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近期,我院购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肝脏扫描设备——FibroScan(粤西首台最新型号),该设备的引进将有力促进我院感染内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化州地区及周边的肝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目前感染内科人员经已系统的培训,目前该设备已正常投入使用。
年9月,医院迎来了中国肝病防治界的泰斗级人物——骆抗先教授及其团队。指导筹建“骆抗先乙肝防治工作室—化州站”。粤西首个免费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项目试点单位。“骆抗先乙肝防治工作室-化州站”建成后,遵循准确、简单、快捷、节约的原则,开展乙肝患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管理试点工作。
骆抗先教授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医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和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和研究60余载,致力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救治数十万患者,诊治的乙肝病人来自于全国各地。他在国内最早将分子生物技术引入乙肝研究,发现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感染者的病毒变异,并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发病机制研究,把我国乙型肝炎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他提出的“无症状慢性活动性肝炎”新论点,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骆教授的专著《慢性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和《乙型肝炎:临床与活体组织病理》、成为专业医生必读教科书。骆教授利用网络开展乙肝知识的科普宣传,开通了“骆抗先的乙肝频道”博客,每周更新文章,10年来,发表了近篇文章,博客访问量超过1万人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教师、总后“科技一代名师”、总政“全院校读书育人优秀教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
该项目的开展,是我市乃至粤西肝病患者的福音,借助骆教授团队的肝病防治技术,打造一流的粤西肝病防治中心,为肝病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治疗服务。
检查地点:感染内科肝脏扫描检查室
联系感染内科
科主任陈博智:
专家简介
骆抗先教授
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医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和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和研究60余载,致力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救治数十万患者,诊治的乙肝病人来自于全国各地。他在国内最早将分子生物技术引入乙肝研究,发现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感染者的病毒变异,并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发病机制研究,把我国乙型肝炎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他提出的“无症状慢性活动性肝炎”新论点,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骆教授的专著《慢性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和《乙型肝炎:临床与活体组织病理》、成为专业医生必读教科书。骆教授利用网络开展乙肝知识的科普宣传,开通了“骆抗先的乙肝频道”博客,每周更新文章,10年来,发表了近篇文章,博客访问量超过1万人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教师、总后“科技一代名师”、总政“全院校读书育人优秀教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陈博智主任
男,副主任医师,感染内科主任,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茂名市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副主委和呼吸病学会常委,擅长肝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等,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乙肝、肝硬化腹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等有较高的造诣。年2月至年5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进修,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团队学习,参加“全国呼吸内科及纤维支气管镜培训班”;年10月至11医院肝病中心进修;年2月至4月参加广东省基层科主任能力提升班(中山三院感染科)。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医学论文十多篇;茂名市立项两项;在诊治乙肝和呼吸道疾病在化州及周边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
曹永胜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专业及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是茂名市感染学会委员,从事各类感染性疾病、肝病、结核病等专业2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曾到医院感染科、医院感染科进修学习,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医学论文十多篇。
陈康雄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十余年来工作在临床一线,年曾医院肝病专科进修一年。专长于乙肝、丙肝及肝硬化腹水等多种肝性疾病;手足口病、水痘、肺炎等小儿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胸腔积液等肺部感染性疾病;多种发热性疾病;各种皮肤性疾病及性病、前列腺炎等男科病。
吴伯华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9年,年在华南地区最大的重点结核防医院进修一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类肺结核及肺结核并发病、结核性胸积水等,对各种肝病、发热、手足口病、麻疹、各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有一定的诊治经验。
麦蕊医师
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专长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各种发热及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治;熟悉肺部感染性疾病、肝病的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