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创理念深入人心,现在无论做任何手术,都有患者询问是否能够进行微创治疗。那么,什么是微创治疗呢?在本周的市立“晨间半小时”外科门诊课堂,东院胸外科副主任王伦青为大家讲解了关于肺癌的微创治疗。
目前,肺癌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约例,因肺癌死亡人数例。我国的流行病学显示大城市中肺癌发病呈现新趋势,主要表现为年轻人发病明显增多,女性的肺癌发病率上升尤其明显,而且多原发肺癌呈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最新的肺癌筛查指南,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可以做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肺癌死亡率!
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1、吸烟和被动吸烟者;
2、有肿瘤家族史者;
3、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者;
4、有结核病史者;
5、精神压力大者。
越来越微创化的肺癌手术胸部CT发现的高风险肺结节需要手术治疗,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肺癌手术已经越来越微创化。
肺癌的手术切口经历3个主要阶段
①经典的开胸切口,一般30-40厘米长,需切开两层胸壁肌肉并剔除1-2根肋骨;
②保留胸壁肌肉的小切口手术,根据肿瘤部位和美容学要求,可选择腋下竖切口、胸前外侧切口、保留前锯肌的后外侧切口等,切口长度一般为10cm-12cm。
③胸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时代,包括经典3-4孔胸腔镜下胸外科手术(VATS)、单操作孔VATS、单孔VATS以及机器人辅助VATS等。
传统的经典开胸切口手术切口大,需要剔除1-2根肋骨,创伤大,病人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术后病人疼痛明显,往往遗留慢性神经痛,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年开始,中国开始普及传统胸腔镜手术(3-4孔),较大的减轻了疼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病人恢复,但可能损伤3-4根肋间神经,术后慢性疼痛问题仍然较明显。
“纯单孔胸腔镜手术进一步减少了手术创伤,单孔胸腔镜手术仅采用1长约3-5cm切口,胸腔镜及器械与切口垂直,对肋间神经卡压轻,神经损伤程度轻,术后病人恢复快,疼痛轻,满意度高。但单孔胸腔镜手术对于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王伦青主任说。
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也是经历了由大到小的过程:
全肺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
手术切除范围的变化也体现了目前肺癌新的发病趋势和对疾病治疗的重新认识。
随着大量数据的建立与分析,肺叶切除术逐渐成为肺癌的标准术式,肺功能可以耐受的病人首选肺叶切除术。
目前随着早期肺癌检出率增高以及病人群体的老龄化,肺段切除术和楔形切除术成为很多肺功能较差病人的选择。此类手术适应症有:
●年龄较大、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术;
●多发肺占位;
●转移瘤等。
在创伤大小及恢复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手术对肺功能影响小,术后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而对于非常早期肺癌病变行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楔形切除术在生存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目前并没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肺段切除术、楔形切除术已经成为很多非常早期肺癌病人的常规手术方式,能够为病人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王伦青
东院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胸外科工作20年,曾在美国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留学,师从世界微创胸外科领军人物Mckennar教授。在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胸壁肿瘤等胸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技术纯熟,经验丰富,尤其擅长纯单孔胸腔镜下的肺癌根治手术及纵膈肿瘤切除手术。
山东省疼痛研究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青岛市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
医院东院
供稿:东院病人服务中心、东院胸外科
编辑:文化宣传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