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抗结核治疗时怎样保护好肝脏

  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万,位居全球第2位,为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而且结核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已成为重大的公共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我国抗结核治疗所致肝损伤问题更值得重视。怎样使医生和患者都在抗结核治疗时重视保护好肝脏呢?

  一、治前先差肝功能

  鉴于上述情况,在开始抗结核治疗前,医患均应该明确,接受治疗者的肝脏功能状态和潜在的发生损伤的因素。为此,治疗前患者至少要进行一下“三查”:一查肝脏功能。二查B超或必要的其它影像检查。三查患者的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情况。通过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检查和病毒基因检测,不仅知道患者感染何种病毒的无症状携带者,还应掌握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预估抗结核治疗引发肝损伤的风险。

  二、治时方案个体化

  治疗方案个体化,使患者最大受益是任一疾病治疗的最高原则,也是循证医学的核心内涵。抗结核病治疗避免肝损伤是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其个体化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无肝损伤和潜在损肝因素,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注意监测肝功能。这类人群一般情况下较少发生肝损伤。但部分有遗传过敏体质和年龄偏大以及有长期嗜酒的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应更加重视监测。

  2.已有肝损伤或正在接受保肝治疗者,抗结核治疗方案应当尽量减少有明确肝损伤药物的联合,比如不选择利福平与雷米封和吡嗪酰胺等联合等。同时应当继续或加强保肝药物复方甘草酸苷、还原性谷胱甘肽、双环醇等的应用。并严密监测肝损伤指标,一旦发生严重肝坏死,或有肝功能衰竭的迹象,就应立即停药有肝损伤的所有抗结核药物,首先保证肝功能恢复正常,再试着逐渐应用利福平等药物。

  3.患者如果合并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也应当加强肝功能检查,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乙肝慢性感染者应同时用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并明确可以控制病毒的复制。由于干抚素抗病毒治疗副作用较多,不建议选择为抗病毒治疗。因此,合并丙肝病毒感染者,考虑宜在抗结核治疗结束后进行。

  三、治中用药多谨慎

  除了抗结核药物大多可以引发肝损伤外,临床上还有许多药物能造成肝损伤,如降血脂药、抗糖尿病药、治疗甲亢以及肿瘤化疗等药物中大多数药物都有致肝损伤作用。结核病患者在治疗前合并有这些疾病,或抗结核治疗开始后,并发这些疾病,需要用上述药物时,应当特别注意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尽量减少肝损伤药物作用的叠加,或严密监测,或预防性给予保肝治疗。

  四、全程医患勤沟通

  结核病的巩固治疗阶段,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定时的随访,了解抗结核治疗过程患者的反应,还要了解患者其它疾病的治疗和用药情况,甚至生活习惯等,及时纠正患者如饮酒、不谨慎使用有损伤肝脏的药物等行为。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不仅是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药物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场所。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可见我们的肝脏在体内所担负任务的重要性,既然抗结核常用药物已明确有致肝损伤作用,我们就应当更加注意在抗结核治疗时保护好肝脏。

更多精彩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jhrs/9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