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再见你医院八名队员

美丽呼兰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3月22日电(刘清岩纪云鹏)踏上飞机舷梯那一刻,我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我们将要离开战斗了一个月零两天的大武汉。舷窗外机场工作人员向我们拼命招手,我们八名战友也不停的向他们挥手致意。再见啦,武汉。

  庚子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一天紧似一天。作为医生,知道每天跳动的数据意味着什么。“如果呼兰支援武汉,我会第一个报名。”爱人眼圈红了:“老刘,你可别去,这边我妈情况这么特殊,我撑不动。”我冲她点了点头,但我食言了。2月19日,区卫生局征集八名医护人员援鄂的文件传达到单位时,我毫不犹豫的在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医院的疫情专家组组长,在本段时间内通过一线专家讲解已能全面掌握治疗方案,且有二十多年中西医结合治疗顽疾的经验,我坚信我有能力担此重任。领导经过综合评估,批准了我的申请。邵院长握着我的手说:“清岩,用你所学,不负使命。多保重。”

  20号上午,我医院六人、医院医院一人共计八名援鄂医护人员即将踏上征程。女护士们为了便于打理,一个个都剪成了锅盖头。区委书记刘军、副区长初凯特地赶来为我们壮行。刘书记动情地对我们说:“你们是呼兰医疗战线的精英,更是勇敢的战士。此时你们逆行南下,驰援武汉,正是家国情怀和大爱情操的写照。希望大家科学救治,安心工作,呼兰武汉一家亲,你们是健康守护神,62万呼兰人都是你们坚强后盾,我们在等着你们平安归来,呼兰人民感谢你们!”初区长知道去的地方是重疫区,特意为我们每人多准备了两套隔离服。

  抵达武汉,我们一行八人被分配到曾是李文亮医生工作过的重患医院,窗外就是与呼兰合作的武汉光谷集团的大型企业,在这里工作平添了几分力量。征尘未洗,我们立即投入一场与死神争抢生命的角力中。

  不必说穿上隔离服后的窒息感,不必说与病患近距离接触的危险度,单是这里每天发生的一幕幕都会让我们铭记终生。

  36床的老人胸腔闭式引流,不能平卧,更不能安稳睡觉。每次查房都能看到他渴望活下去的眼神。每次我都小心地掀开纱布给他处置伤口。一天,老人突然激动地说:“小刘啊,你们从萧红家乡来救治我们武汉人,我们感激你们,但这病人传人,您工作时尽量离得远点。”听完这话,我心里一阵酸楚,我指着隔离服隔离面罩示意自己防护措施很安全。真心换真心,真情磐石坚。

  患者常期卧床,医护人员紧缺,一些重患又添了新病——褥疮。进病区的第二天就接触到这样一位重患。吴某,体温39.6度,压疮特别严重,褥疮加剧病情的恶化。第一次查体时,他溃烂的皮肤让我不忍直视,我和护士把他平转过来,用棉纱轻轻拭去脓水,外敷上药。第二次查房时,我把一只手放到他的腰下慢慢的按摩疮面周围。医院规定医护尽量不接触患者身体,但褥疮不好患者很难治愈。有医术更要有仁心,我认真做好防护,接连几天不间断的按摩,他的疮面越来越小,身体素质也明显提升。终于,老人家病愈出院了,医院的大门,我想,这就是对医生最高褒奖吧。

  呼兰援鄂八人组,我是年长老大哥,也是小组长。三十多天的朝夕相处,我们早已结成生死弟兄。张伟的沉着稳重、于万义的刚直率真、罗彥翠的精明强干、闫杨杨的乐观向上、毛成双的精益求精、佟洋洋的豁达开朗、毕宝的踏实能干似乎就是呼兰人性格的集大成者。每天走进病房,我看到他们的眼神坚定且从容,我知道,这是走上沙场的目光。每天走出病区,我都询问战友们工作情况、身体状况,反复叮嘱要记住区里局里院里领导的嘱咐,既要完成任务,又要注意防护。工作之余,我们讲讲生活里的趣事琐事舒缓大家的压力。在武汉,我们八人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同样,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同行和患者们的高度认可。

  忙完工作,我们也想呼兰,也想家。刚离开家就听说区里开展了“你安心驰援前线,我贴心护佑家人”活动,医院在内总共十八名援鄂医护人员家庭提供贴心服务,通过一封慰问信、一张服务卡、一个服务   同时,我们也时刻   一次援鄂,终生荣耀。接下来,是略显漫长的十四天隔离期。我们八人决定,静下心来总结武汉医疗心得,沉下心思梳理武汉防疫见闻。

  武汉,我们要走了,怀着胜利的欣慰和依依的不舍。职场有此履历,医护,人生很值得。

  呼兰,我们回来了,带着凯旋的自豪和满满的期许。几经淬炼洗礼,呼兰,前景更光明。

  武汉再见。你好呼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tjyy/1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