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学忠教授谈乳腺癌的治疗

乳腺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万,每年死于乳腺癌的患者超过50万。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现发病年龄有呈年轻的趋势。由于乳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常常忽略和漏诊。需自己有保健意识和体检。定期体查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乳腺癌属中医“乳岩”范畴,中医学认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冲任失调,气血不畅和脾肾亏虚为乳腺癌发病之本,气郁、痰浊、瘀血、热毒等为发病之标。正气虚弱,外邪内侵,阻塞乳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或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饮食不节,痰湿内伤;导致气机郁结、瘀血停留、痰浊内生,又进一步损伤正气。由此,因虚致实,因实而虚,产生虚实夹杂的乳腺癌的复杂病理过程。因此,扶正固本法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根本治则,扶正药既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又为袪邪抗癌创造必要条件。

病因

乳腺癌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但不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初潮年龄早、良性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口服避孕药、放射线暴露等因素已经被确认与乳腺癌有关。

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上焦代谢循环变慢,造成甲状腺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乳腺组织异常增生,终致癌变。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1)激素分泌紊乱:所谓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指雌激素的分泌紊乱。因为在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0~60岁的妇女。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妇女雌激素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偏高的时期。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样可以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

(2)生育和授乳: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调查证明、没有生育或有了生育而很少授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要比多次授乳,授乳时间长的妇女多。

(3)纤维囊性乳腺病:它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极易转变成为乳腺癌。

(4)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有乳腺癌家族史上。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症状

肿块

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

乳头溢液

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

乳头内陷

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内陷等。

桔皮样变

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

皮肤破溃

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癌的远处转移,至肺时,可出现胸痛、气促、胸水等;椎骨转移时,出现患处剧痛甚至截瘫;肝转移时,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如炎性乳癌和乳头湿疹样癌),其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癌有所不同。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青年妇女,18-25岁最为常见。本病病史长,发展慢。肿块为圆形、椭圆形,质中,表面光滑,活动良好。

(2)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妇女且常与月经有关。月经前数天开始有肿痛感,来潮后胀痛消失且肿物缩小。检查见腺体粗厚或呈条索状或砂粒状,有些可摸及有囊性感的肿块(腺管内分泌物致腺管扩张所致)。

(3)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中年妇女多见。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以暗红色最常见),此乃为肿瘤合并炎性感染渗血所致。细心轻按乳晕区或稍为外围,有时可摸及肿物,但大多数肿物并不具体。当按压病变时可见相应的乳管开口溢液。

(4)积乳囊肿:常见哺乳后期或断奶后多年的妇女。目前认为乳管梗塞为起病的基础。梗塞原因可为炎症也可为先天性乳腺结构不良。临床表现为乳腺圆形肿块,质中。针吸可明确诊断。

(5)乳腺结核病:中年妇女多见。肿块增大缓慢,似慢性炎症表现。部分病人可同时有腋窝淋巴结和和肺部结核,确诊乳腺癌有赖于病理。

治疗

乳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据我多年治癌临床经验总结,乳癌的治愈率较高,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中医学认为,乳腺癌的发生是在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退的基础上,外邪与内生的痰湿和瘀血等病理产物相搏,以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结于乳络而成。故本病的发生发展是因虚致病、因实而虚、虚实夹杂的过程。因外邪性质的差异,致病之病理产物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证候表现。临床治疗应以扶正与袪邪相结全为总原则。明辨正邪衰盛、病变部位及病程阶段而确定不同的治法。一般早期宜袪邪为主,扶正为辅,强调扶正不留邪,袪邪不伤正,攻补兼施。

陈学忠教授说:临床上治疗乳癌我都是根据每个人不同体质,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辨证施治和一人一方的原则,辨证施治施以内服中药,改变病人体内的环境,去除病因,即使原有的肿瘤,也无法再生存。加外用活血解毒的膏剂,配合平时的食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效果理想。在治疗的众多癌症中,尤以乳癌、宫颈癌、甲状腺癌效果理想。

预防

(1)积极治疗乳腺疾病。一旦发现自己患有纤维囊性乳腺病,就应立即治疗,不要拖延治疗的时机。

(2)对于授乳期的妇女,在每次授乳的时候,应尽可能多地排出乳汁,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分泌乳汁,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上一次分泌的乳汁在乳房内滞留的时间。

(3)不长期过量饮酒。可适量饮用红葡萄酒。

(4)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除了坚持自我查体,医院进行较全面的检查。

(5)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6)坚持有氧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7)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婴幼儿时期注意营养均衡,提倡母乳喂养;儿童发育期减少摄入过量的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青春期不要大量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加强身体锻炼;绝经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平时养成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饮食习惯,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

(8)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

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识,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乳腺自查习惯,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防患于未然。

(9)不穿过紧文胸,坚持裸睡。

乳癌的药膳食疗方

药膳食疗宜忌的原则:

  1.乳腺癌患者应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如少食肥肉、乳酪、奶油等,提倡多食鱼类、海藻及植物性蛋白、粗纡维食物,如新鲜蔬果、豆类及豆制品、蕈菌类食物等。

  2.乳腺癌忌母猪肉、醇酒厚味等助火生痰有碍脾运的食物;宜食海带、海藻、紫菜、牡蛎、芦笋、鲜猕猴桃等具有化痰软坚散结功能的食物。

  3.乳腺癌术后,可给予益气养血、理气散结之品,巩固疗效,以利康复。如山药粉、糯米、菠菜、丝瓜、海带、鲫鱼、泥鳅、大枣、橘子、玫瑰花等。

  4.乳腺癌放疗时,易耗伤阴津,故宜服甘凉滋润食品。如杏仁霜、枇杷果、白梨、乌梅、莲藕、香蕉、胡萝卜、苏子、银耳、橄榄等。

5.乳腺癌化疗时,若出现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现象,可食和胃降逆、益气养血之品,如鲜姜汁、甘蔗汁、鲜果汁、佛手、番茄、生薏米、粳米、白扁豆、灵芝、黑木耳、向日葵子、桂圆肉、羊肉等。

  药膳食疗

  1.灵芝煲乌龟

  组成:乌龟1只,灵芝30g,大枣10枚,调料适量。

  制法:先将乌龟放入锅内,用清水煮沸,捞起,去甲壳及内脏,切块略炒,然后与大枣(去核)、灵芝用瓦锅煲汤,加调料煮入味。

  2.橘皮粥

  组成:青橘皮、青橘叶、橘核各20g,薏米50g,粳米g。

  制法:将青橘皮、青橘叶、橘核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成汁,去橘皮、叶、核。下入粳米、薏米用旺火煮沸,转用文火熬煮至八成熟时,放入红糖搅翻匀,再煮至米烂熟成粥。吃粥时佐以糖醋大蒜头,每日1~2餐。

  功效:为行气、散结、消积。用于乳腺癌早期患者。

3.灵芝黄芪肉汤

  组成:灵芝、黄芪各15g、黄精15g、鸡血藤15g,猪瘦肉g。

  制法:共煮汤,油、盐、味精调味,每日1剂。能益气健脾,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

  功效:适用于头晕、乏力、纳差、体虚之乳癌患者或术后、放化疗后体虚或白细胞低下者。

4.人参叶9克,煮茶代饮。具有增强免疫力,抗复发及转移功能。

5.糖醋大蒜头,每日2-3次,每次1只取食。

感谢各位一直以来长期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tjyy/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