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开院老照片引出的记忆

前些日子接到一个工作任务,帮助史志办找些院志用的照片,查找中一张照片再次映入眼帘,这是一张泛黄且清晰的的老照片,每每看到,都有种写点什么的感觉。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栗,转瞬即逝,可这60年对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来说却是艰苦拼搏、激情创业、不断进取的60年。经过60年的艰苦创业和几代白衣天使的辛苦耕耘,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在黑龙江大地上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慎终追远,不忘根本。望着眼前这张拍摄于开院当天的老照片,不免肃然起敬。照片中的25人,大多数已都不在了,天堂里不会有结核病吧,如果有,他们会义无反顾医院,和我们一样来完成消灭结核病的重任。

照片中尚在的李祖莘老人,是开院检验科的元老,去年有幸去拜访他老人家,老人精神矍铄,谈起在结核病院的往事,一脸的兴奋,医院的往事,仿佛老人又回到了青年时代。

照片右上角清楚地写着:“黑龍江省呼兰療养院開院典禮纪念,一九五五、三、二十”字样,它真实地记录了我院开院时间。

一九五二年三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根据东北总工会“关于工矿职工患结核病严重”的报告,报经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高岗批示:在千山呼兰两地新建一千二百九十张床位的工人疗养院。由东北总工会负责修建。东北总工会委托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承包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经哈尔滨设计局顾红工程师设计(医院的标准及要求)修建呼兰疗养院。经过三年建设,年3月20日举行开院典礼。

院名:黑龙江省呼兰疗养院,职工人,床位张,省市电台报社及各兄弟单位领导(16个单位)参加开院典礼。黑龙江、松江两省合并后任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兼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医院开业剪彩。于天放是抗联名将,呼兰白奎堡三道村人。

当时没有设院长,第一副院长李辉(中间前一排戴眼镜者)。

紧挨着李辉右手为刘作新,是在我院期间负责行政工作的副院长。这位老人家可是了不起,他是我院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老红军之一。当时他在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司令部当医生,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彭大将军的保健医之一。年调至辽宁锦州兴城疗养院任院长。

负责开院行政工作我们所了解的还有:强义俊,当时的办公室主任,年调至宝清县任第一副县长。值得一提的是,他官至县长、局长直至退休,去年修六十年院志时走访核实老同志材料,见到了他在佳木斯三合郊区最小的儿子,地地道道的农民,可见强老是多么的为官清廉。

邓立尧,抗战老兵,二级甲等残废军人,新四军三师战士、四野三十九军连长, 负伤后调至我院任支部书记。一直工作在我院,直至离休。

官喜行政副主任,后调至大庆。

葛高阜,行政副科长,年为支援林区建设,调至伊春南岔结核病院。开院时,我院院区一片空白,树木稀少,为绿化我院,葛老到伊春林业局,采购树苗40余种,整整装了一列车皮。这之后才有我院有名的果树园,和满目林荫,医院之美誉。葛老现已93岁高龄,前年我院对支援林区建设的老同志进行专访,他应邀参加。谈起此事还津津乐道,感慨颇多。最近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现在的结核病院人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乘凉的福祉。这里祝葛老健康长寿。

李仁,开院时为伙食科科长。乔万奎,人事科付科长。

火车头和后勤保障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医疗一线,治病救人靠的是他们。

邱枫,新京医科大学毕业,医院医生,参加过辽沈战役,医院医生。开院时任第三内科主任,医院任副院长。开院初期,为医院订立规章制度、操作常规、建立图书馆、编辑院内技术刊物等做了大量工作。

和维一,开院时任第一内科主任,在我院离休,后去南京颐养天年;孟广德,住院处付主任;邹乃吉,药局主任,后调至铁力;邵云鹏,开院在药局工作,后调至大庆二院。

郑德彬,开院为放射线科主任,一直在我院工作,维修技术一流,当时我院的西门子毫安x光机,都是在他的带领下进行保养修理,医院的修理室就是那时设立的,连大型机床都配备了,至离休,60年代曾获得全省劳动模范称号。

费来德,国民党军医,开院时为我院医师。

汪思敏,开院时为院技术委员会委员,后任内一科主任,离休前一直在防治所工作,省政协委员,深受大兴安岭、特别是鄂伦春族结核病患者的爱戴,为我省的防痨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照片上三位女士,只有金香兰还略知一二,开院之时为护士长,后做过医生、主治医生,直至在我院离休。照片中还有两位不知名和经历不清的前辈,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一张照片引出的回忆不是那么多,但是点点滴滴,看到了我院开院之初的一些人和事。

60年一甲子,60多年前照片上的和不在照片上的开院员工,那时他们大多都是青春年少,带着新中国成立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无比喜悦,从祖国各地来到这块20世纪30年代走出左翼女作家萧红而闻名遐迩呼兰小城,在这块古老而神奇土地的南隅,用他们的青春和智慧耕耘、播种、收获!这里留下了他们的青春,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

建院伊始,床位余张,设备只有一台毫安X光机,医疗技术人员70余人。结核病的治疗也只是化验加X线和综合疗法。固定资产只有几百万元。如今拥有的一件设备就几百万,固定资产近亿元。60多年来,黑龙江省传染病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带有人才出。60多年后,新一代结核病院人,携老一代结核病院人的余韵,调弦震音,与时俱进,为医院的更大辉煌,做着不懈的努力!医院,环境优美,现代化的病房耸立其中;专家学者聚集,人才济济;先进的医疗仪器与世界同步;医疗技术精湛,科研学术硕果累累。结核病治疗省内领先。当年的“疗养院”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医院!

六十年春华秋实,谱写了结核病院发展壮大的篇章。展望结核病院未来,催人奋进,春光无限,挑战和机遇并存。

新一代结核病院人一定不会辜负老一代结核病院人为我们打下的一片光辉天地;一定会发扬他们那种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大无畏精神。

医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紧跟时代步伐,以彻底消灭结核病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质量管理突出“严”字;技术水平突出“高”字;为病人服务突出“优”字;内外环境突出“美”字。带领全院职工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

六十年的精髓铸就了我们的辉煌!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六十年足以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岁月的沧桑,医院来说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在丁香花即将开始飘香的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内,正如这花、这香,在时间的积淀中愈发的浓郁芬芳!

“泰山不让其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神圣的使命给与了我们每个人生生不息的追求。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医院的繁荣谱写出人生最壮美的诗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xbjhwh/1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