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正常人接触肺结核病人后,若吸入肺结核病人呼出的带结核菌的飞沫,有可能感染疾病。此病曾肆虐全球,被视为“白色瘟疫”。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翌晨降至正常。
疾病分类
常规分类:
原发性肺结核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
其他肺外结核
治疗经过分类:
初治肺结核
复治肺结核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是主要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少见。
主要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可引起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为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
免疫功能低下、滥用药物和酒精等因素,可增加罹患肺结核的风险。
诱发因素
免疫系统较弱、年龄、居住环境、职业、其他自身因素。
、
预防:
肺结核虽然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但是其可防可控疾病,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可以降低结核的发病率。
预防措施:
新生儿进行卡介苗接种可有效预防肺结核重症疾病。
平时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患者的日用品、衣物、被褥等应注意晾晒。
日常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得随意减药、停药。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编辑:李思瑶
指导老师:胡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