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无头疽
无头疽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的统称,因其初起无头故名。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其特点是多见于儿童,发病急骤,初起无头,发无定处,病位较深,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发于四肢长管骨者多损骨,生于关节者易造成畸形。
历代中医外科文献所述的无头疽的概念范围既广又杂,根据疾病性质、证治的不同,现把流痰、流注等疾病列出分述。至于生在胁肋的胁肋疽,相当于西医的胸壁结核或肋骨结核;生在腋中的腋疽和生在股间的股阴疽,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结核,均归入流痰、瘰疬的范畴。还有好发于四肢末端,可以导致趾指骨节脱落的脱疽,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和发于乳房深部而形成脓肿的乳疽,分别归入周围血管疾病和乳房疾病。
本节选择临床常见的附骨疽、环跳疽作为典型疾病介绍。
附骨疽
附骨疽是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其特点是儿童常见,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如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在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生在手足腿膊等处,溃破后出朽骨的叫多骨疽;生在股胫部的叫股胫疽等。病名虽异,而其病因、证治大致相仿,故合并论述,统名为附骨疽。
[病因病机]
因患疔疮、有头疽、疮疖等化脓性疾病,或伤寒、天花、麻疹、猩红热等病后余毒末清,湿热壅盛,深窜入里,留着筋骨,使经脉阻隔,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
也可由于外来伤害,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局部骨骼损伤,复又感受邪毒,瘀血化热,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塞,凝滞筋骨为患。
[诊断]
1.临床表现
好发于气血未充,骨骼柔弱的小儿,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股骨次之。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感受邪毒等诱发因素。
(1)初期起病急骤,先有全身不适,寒战,继而高热达39~40℃,口干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初起患肢持续剧痛,疼痛彻骨,一、二日内即不能活动,而后出现皮肤微红、微热,胖肿,骨胀明显,若在大腿部则红肿不易发现,但用手指深压皮肤可见凹陷,病变的骨端有深压痛和纵轴叩击痛。
(2)成脓期化脓时间约在得病后3~4周之间,局部焮红、胖肿、骨胀明显,全身高热持续不退。
(3)溃后脓出初多稠厚,渐转稀薄,淋漓不尽,不易收口而形成窦道。患处可触及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药线或探针探之,常可触到粗糙的朽骨,此时即转为慢性,可迁延数年之久。以后常反复发作,大多数病例均有1个或数个不易愈合的窦道,窦口凹陷,周围常并发湿疮、脓疱以及色素沉着。必待朽骨出尽以后,疮口才能愈合。
本病若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则为并发内陷,危及生命。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99锝-MDP、67镓骨显像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X线摄片常在发病约2周后才能显示病变。CT检查较X线检查能明显提早发现病灶,并可清楚地显示局部软组织的变化。
本病初起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病久血常规可示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液及局部穿刺液细菌培养可呈阳性,作药敏试验有助于选择有效抗生素。
[鉴别诊断]
1.流痰好发于骨关节间,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迟缓,约需半年至一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多夹有败絮样物,常造成残废。
2.流注好发于肌肉丰厚处,无固定部位,随处可生,而且常此处未愈,他处又起。局部皮色不变,漫肿疼痛,疼痛较轻,成脓较快,溃后不损伤筋骨,容易愈合。
3.历节风肿痛发于多处关节,左右对称,呈游走性,全身症状不如附骨疽明显,病程长,反复发作,并不化脓。
4.环跳疽痛在关节处,不在骨端,髋关节功能障碍,臀部外突,大腿外翻等。
[治疗]
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和营为大法,分期辨证论治。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尚有消退之机,否则每易迁延为慢性,日久不愈。外治要注意固定患处;脓熟宜及早切开引流;成漏须用腐蚀药或手术治疗;脓尽有空腔或疮口深者,应加用垫棉法。必要时配合使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
1.辨证论治
(1)内治
①湿热瘀阻证
证候:患肢疼痛彻骨,不能活动。继则局部胖肿,皮色不变,按之灼热,有明显的骨压痛和患肢叩击痛。伴寒战高热,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化湿,行瘀通络。
方药: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加减。有损伤史,加桃仁、红花;热毒重,加黄连、黄柏、山栀;神志不清者,加犀角地黄汤,或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②热毒炽盛证
证候:起病约1~2周后,高热持续不退。患肢胖肿,疼痛剧烈,皮肤焮红灼热,内已酿脓。舌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③脓毒蚀骨证
证候:溃后脓水淋漓不尽,久则形成窦道。患肢肌肉萎缩,可摸到粗大的骨骼,以探针检查常可触到粗糙朽骨。可伴乏力,神疲,头昏,心悸,低热等。舌苔薄,脉濡细。
治法:调补气血,清化余毒。
方药:八珍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2)外治法
①初起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患肢用夹板固定,以减少疼痛和防止病理性骨折。
②脓成及早切开引流。
③溃后用七三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红油膏或冲和膏盖贴;脓尽改用生肌散、白玉膏。
④窦道形成用千金散或五五丹药线腐蚀,疮口扩大后改用八二丹药线引流、太乙膏或红油膏盖贴。若触及死骨松动者,可用镊子钳出。如无死骨存在,脓液转为粘稠液体时,即使疮口仍较深,则应及时停用药线,否则不易收口。若有空腔或疮口较深时,可用垫棉法,促使疮口愈合。
2.其他疗法
(1)手术清创适用于窦道经久不敛,死骨大或多,疮口小而深不能自动排出朽骨者。
(2)中成药
①小金片或小金丹,每次4片,1日2次。
②牛黄解毒片,4片,每日2次。
③犀黄丸或醒消丸,3克,每日2次。
(3)抗生素和支持疗法适用于低龄、体弱且病情严重者,选择广谱抗生素或药敏试验有效的抗生素早期、足量使用,并配合必要的支持疗法。
[预防及调护]
1.平素加强锻炼,增加饮食营养。患病后禁食鱼腥发物及辛辣之品。
2.积极治疗原发病。
3.急性期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并用夹板制动,以防止骨折和毒邪扩散。慢性期应避免负重及跌跤。
4.疾病治愈后,必须继续服药3-6个月,以防复发。
环跳疽
环跳疽是发生于环跳穴(髋关节)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又称股阴疽。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髋关节炎。其特点是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影响关节屈伸,溃后难敛,易成残疾,全身症状严重。
[病因病机]
1.基本同“附骨疽”。
2.也可直接由关节附近外伤感染毒邪,或附骨疽脓毒流注关节而发生。
[诊断]
1.临床表现
好发于4~14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1)初期来势较急,初起即恶寒壮热,髋部隐痛,皮色不变,活动受限,尤其是旋转活动受限。继则疼痛加剧,不能屈伸,臀部外突,大腿略有外展、外旋,有纵轴叩击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2)成脓期皮肤灼热,皮色微红,疼痛剧烈,漫肿上延腰胯,下及大腿,伴壮热持续不退。局部按之有波动感者,为内已成脓,时间约在得病后1~3月间。
(3)溃后脓出初见黄稠,日后稀薄,因已损骨,多不易愈合。可使关节畸形、僵硬,不能活动,或造成脱位等。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X线摄片在发病早期仅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后期可见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骨质有脱钙现象。
本病初起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液及关节腔穿刺液细菌培养可呈阳性,作药敏试验有助于选择有效抗生素。
[鉴别诊断]
1.臀部流注病在肌肉,常为多发性,易溃、易脓、易敛,愈后不损伤筋骨。
2.髂窝流注患肢屈曲难伸,大腿略向内翻,愈后大多无残废。
3.环跳穴流痰初起局部及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约在得病后半年至1年,溃后有败絮样物质流出。
[治疗]
治疗可参照“附骨疽”。
本病后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伸屈困难,或僵硬不能活动者,可予益气化瘀,通经活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脓成切开引流时以横切口为宜。也可作关节腔敏感抗生素冲洗,每日1次。
[预防及调护]
参照“附骨疽”。
治疗白癜风哪家效果最好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