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源市妇女儿童医院妇女健康知识系列讲座之

两癌筛查的重要性

乳腺癌、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并且近年有不断增高和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很多女性没有养成定期筛查的习惯,很多人体检时也只是做了常规的检查,而非两癌筛查。两癌筛查是保障女性健康重要的“保护伞”,早期发现的乳腺癌及宫颈癌90%以上都能治愈,因此对这两种癌症的定期筛查就特别有意义。

下面我把宫颈癌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

防向大家讲解一下。

宫颈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性活跃、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等,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青春期宫颈发育尚未成熟,对致癌物较敏感。分娩次数增加,宫颈创伤几率也增加,分娩及妊娠内分泌及营养也有改变。患宫颈癌的危险增加。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他性伴侣曾患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妇女,也易患宫颈癌。

2、病毒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

,以上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3、其他

应用屏障避孕法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吸烟可增加感染HPV效应。

宫颈癌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

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较早,量多,内

生型癌出血较晚。

(2)阴道排液,多数患者阴道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

状、有腥臭排液。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

或脓性恶臭白带。

(3)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

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

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

竭症状。

2、体征

原位癌及微小浸润癌可无明显病灶,宫颈光滑或仅为柱状上皮异位,随病情发展可出现不同体征。外生型宫颈可见息肉状、菜花状

赘生物,常伴感染,质脆易出血,内生型表现为宫颈肥大、质硬、

宫颈管膨大,晚期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或空洞伴恶臭。阴道

壁受累时,可见赘生物生长或阴道壁变硬,宫旁组织受累时,双合

诊、三合诊检查可扪及宫颈旁组织增厚、结节状、质硬或形成冰冻

盆腔状。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和检查并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2、宫颈碘试验

3、阴道镜检查

4、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5、液基细胞学检测

6、宫颈锥切术,适用于宫颈刮片检查多次阳性而宫颈活检阴性者。

或宫颈活检为原位癌需确诊者。

治疗:

采用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

预防:

1、普及防癌知识,开展性卫生教育,提倡晚婚少育。

2、重视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有异常症状者及时就医。

3、积极治疗性传播疾病,早期发现及诊治CIN,宫颈上皮内瘤变,阻断宫颈浸润癌发生。

4、健全及发挥妇女防癌保健网的作用,开展宫颈癌筛查,做到早

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美国年预计将有

例女性罹患乳腺癌,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30%,排名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显示乳腺癌同样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在东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高发区如北

欧、北美等国家,乳腺癌从20岁左右开始出现,在绝经期即45-50

岁之前保持快速上升势头,大约年龄每增长10-20岁发病率上升1

倍绝经期后上升相对缓慢,75-85岁达到最高。而在亚洲等低发

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绝经后会略下降,一般乳腺癌的发病高峰

在45-55岁之间,亚洲人移居西方国家后仍保持这种年龄分布特征。

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尽管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

率却不断下降,其原因不仅得益于女性乳腺癌筛查和早诊制度的建

立,更得益于近年来不断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综合诊疗规范化

水平的提高。

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生除去

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的长期刺激,雌激素的活性对乳癌的

发生有重要作用。月经过早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晚,迟于55

岁,未生育、晚育、第一胎在35岁以后,或生育后不哺乳,乳癌

的发生率较高。

2.病毒,致癌性RNA病毒可能与乳腺癌相关。

3.乳腺非典型增生,有乳腺导管和小叶非典型增生者发生乳腺

癌的危险性增加。注意,这里说的是非典型增生,不是通常口语

中的乳腺增生。

4.遗传和家族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也在统计中获得证实。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一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2-3倍。

5.营养因素,高脂物质摄入过多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

性。

6.放射线,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尤其是因其他疾病使胸部接

受过多放射线照射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临床表现

1.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

2.乳头改变,乳头溢液多为良性改变,但对50岁以上有单侧乳头溢液者应警惕发生乳癌的可能性,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为乳腺佩吉特病,Paget病的临床表现。

3.乳房皮肤及轮廓改变,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甚至融合成片,如病变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形成铠甲状癌,

炎性乳腺癌会出现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红肿、局部皮温增高,

另外,晚期乳腺癌会出现皮肤破溃形成癌性溃疡。

4.淋巴结肿大,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晚期乳腺癌可向对侧

腋窝淋巴结转移引起肿大,另外有些情况下还可触到同侧和或对侧

锁骨上肿大淋巴结。

检查

1.乳腺钼靶,是一种经典的检查手段,是通过专门的钼靶X线机摄片进行实现的。目前,国际公认乳腺钼靶X线摄像是最有效的

乳腺普查手段。乳腺癌在X线片中病灶表现形式常见有较规则或类

圆形肿块、不规则或模糊肿块、毛刺肿块、透亮环肿块四类。另外乳腺钼靶对于细小的钙化敏感度较高能够早期发现一些特征性钙

化如簇状沙粒样钙化等。

2.乳腺B超,B超扫描能够鉴别乳腺的囊性与实性病变。乳腺癌B超扫描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彩色超声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

自我检查:

直观,脱去上衣,在穿衣镜前看两侧乳房是否对称,皮肤是否光泽。

色泽是否正常,皮肤有无凹陷,有没有桔皮样改变,有否区域性凹陷,酒窝征,乳头有无糜烂。触诊、躺在床上、肩部垫高、看有无增厚或肿块、若触及肿块,要确定大小、硬度、是否活动,最后挤压乳头、看是否溢液、溢血。依次检查腋下淋巴结正常腋下淋巴结是触不到的,自查应每月一次月经后一周最好.

鉴别诊断

乳腺癌诊断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乳腺纤维腺瘤,常见于青年妇女,肿瘤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发展缓慢。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不要轻易诊

断为纤维腺瘤,必须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2.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特点是乳房胀痛、肿

块可呈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3.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60%以

上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橘皮样改变。40%的病人开始

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

头凹陷。

4.乳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致乳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好发于

中青年女性。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局部表现为乳房内肿块,肿块

质硬偏韧,部分区域可有囊性感。肿块边界有时不清楚,活动度可

受限,可有疼痛,但无周期性。

治疗

治疗,提倡“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

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预防和保健:

1、青春期适度节制脂肪和动物蛋白摄入,适当增加体育煅练在月

经初潮出现前避免不必要的X线检查。

2、提倡合理的生育年龄,产后鼓励母乳喂养。

3、更年期尽是避免使用雌激素,如果为治疗更年期综合症雌激素

应保持最小剂量,最短疗程。

4、更年期适当增加体育运动,控制饮食,减少体内脂肪过剩,降

低雌激素合成。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如何治疗白癜风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yfzl/5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