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在中医附院学习园地年中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一、年大纲特点

1.主要有突出指导思想、考试性质等;

2.以中医思维为导向,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原则,结合中医师岗位胜任力以及中医临床、教育实际,更加突出中医药特点;

3.体现医师职业素养,强调“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更加注重医患沟通、人文关怀;

4.淡化课程观念,体现知识整合,在注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核的基础上,体现能力、素质的考核。

5.强化医疗安全内容的考核。

二、实践技能部分

1、针灸部分:

1)针灸常用腧穴,增加12个,删除2个

2)针灸技术其他疗法,增加“而血压丸法”。

3)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增加“刺伤内脏”、“刺伤脑脊髓”、“外周神经损伤”

4)常见急性病症的针灸治疗,增加“眩晕、心悸、胃痛、腹痛、癃闭”,删除“虚脱”

5)推拿技术,增加“搓法”

2、体格检查:

1)肺与胸膜检查,叩诊删除“肺界移动度”、增加“叩诊音”,听诊增加“听觉语音”。

2)心脏听诊增加“听诊方法”,删除“心前区异常搏动”

3)血管检查增加“血管杂音”。

4)腹部检查,触诊删除“测量方法”,听诊删除“血管杂音”。

3、基础操作:

1)增加“脱手术衣”“导尿术(男、女)”“胸膜穿刺术”“腹腔穿刺术”。“简易呼吸器使用”改为“气囊一面罩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2)辅助检查X增加“肺炎链球菌肺炎”“原发性肺癌”“胃溃疡”。增加“CT影像学诊断”。

3)实验室检查增加“甲、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浆胰岛素、C肽测定”“钙”“抗核抗体”“常见肿瘤标志物”“血、尿、HCG”“甲状腺功能”。

4)中医常见病:增加10个疾病,删除4个疾病。

5)西医常见病:增加7个疾病,删除5个疾病,6个疾病名称有变化。

三、笔试部分

医学综合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单列,改变其在原大纲中含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的状态;原大纲按照科目的排序调整为按中医学基础,中医经典、中医临床、西医综合、医学人文模块排列;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列入大纲范围,同时依据新的法规和规章调整原大纲内容;依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医和西医临床实际,调整了知识范围。

1、《中医学基础》

1)增加“中医学理论体系”

2)“精气学说”增加“精气的概念”。删除“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阴阳学说”删除“阴阳一体观”

4)“五行学说”增加“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依据和方法”

5)“藏象学说”删除“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改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

6)“五脏”中“五脏与五志的关系”改为“五脏与五志、五神的关系”

7)“六腑”中“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改为“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8)“精、气、血、津液、神”中增加“人体之精的生成”,“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改为“人体之气的气化”

9)“经络”中“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改为“奇经八脉的含义及其循行和功能特点”。

10)“体质”中删除“体质与发病”

11)“发病”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改为“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基础”

12)“病机”中增加“阴阳转化”

13)“防治原则”中“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改为“治未病的概念”,“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改为“治则、治法的基本概念”

14)“养生与寿夭”中增加“养生的概念”,“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改为“生命的寿夭的基本因素”

2、《中医诊断学》

1)“望诊”中删除“望水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疱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大便、小便的内容的及其临床意义”

2)“望舌”中增加“舌下络脉”,“短气、少气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黄汗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身重、身痒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脉诊”中“诊脉方法”改为“诊脉方法及注意事项”,增加“诊妇人脉”

4)“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整体变化较大。增加“中医诊断思维与应用”

3、《中药学》

1)“中药性能”增加“归经的临床意义”,“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改为“中药的作用与副作用”

2)“中药的配伍”中“”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改为“各种配伍关系的临床对待原则”

3)大部分药物增加了配伍意义。

4、《方剂学》

1)“泻下剂”删除了“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清热剂”删除了“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苇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温里剂”中“阳和汤”改为“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4)“治燥剂”中增加“百合固金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5)“祛湿剂”中“二妙散”删除配伍意义、全方配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6)增加“治疮疡剂”

5、《中医经典》

增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6、《中医内科学》

1)“心系病症”中删除“真心痛”,增加“心衰”

2)“脾胃病正”中“痞满”改为“胃痞”

3)“肝胆病证”中“积聚”改为“积证”和“聚证”,增加“瘿病”

4)“肝胆病证”中删除“关格”,增加“阳痿”

5)“气血津液”中“自汗、盗汗”改为“汗证”

7、《中医外科学》

1)“中医外科治法”增加温通法、祛痰法。

2)“疮疡”中增加“颜面部疔疮的定义与特点、病因病机、治疗”;删除“疔的内治法原则

3)“乳房疾病”中删除“”乳漏

4)“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删除“脂溢性皮炎”,增加“概述”、“白屑风”

5)“肛门直肠疾病”中增加“息肉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锁肛痔的鉴别诊断”

6)“泌尿男性疾病”中删除“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增加“精浊

”“精隆”

7)“周围血管疾病”中删除“血栓性浅静脉炎”,增加“青蛇毒”

8、《中医妇科学》

1)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辨证要点”中增加“常用的辨证方法”

2)妊娠病:删除“妊娠腹痛”

3)妇科杂病:“盆腔炎”要点中将“急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改为“盆腔炎的诊断”

4)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妇科特殊诊断技术”中增加“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

9、《中医儿科学》

1)将诊断要点改为“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发病特点改为“概述”

2)儿科基础:“小儿年龄分期”中将“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改为“年龄分期的标准及特点”新增“儿科辨证概要”

3)肺系病症:“乳蛾”中新增概述;“哮喘”中新增“其他疗法”

4)脾系疾病:“口疮”中“药物外治”改为“其它疗法”;删除原细目“贫血”,新增“腹痛、便秘、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5)心肝病症:“夜蹄”中删除“预防与调护”,“汗证”中增加“预防与调护”,“痫病”中增加“西医治疗”

6)肾系病症:“水肿”中增加“西医治疗”;“水肿”中“辨证论证”改为“水肿常证与变证的辨证论治”;“尿频”中原“辨证论证”改为“泌尿系感染及白天尿频综合证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7)传染病:“麻疹”中原“辨证论治”改为“麻疹的顺证与逆证的辨证论证”“奶麻”中删除“预防与调护”;“丹痧”中原“辨证论治”改为“丹砂的诊断要点与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增加“西医治疗”;删除细目“传染病单核细胞增多症”变更第十单元“其他疾病”中;“顿咳”中增加“西医治疗”

8)其他病症:“紫癜”中“辨证论治”改为“过敏性紫癜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增加“西医治疗”;将“传染病”中“传染病单核细胞增多症”变更到此单元。

10、《针灸学》

大调整部分:将“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均改为“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将针灸治疗中的“处方”均改为“选穴”

1)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经络作用”中增加“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2)腧穴的定位方法:将“简便取穴法”改为“简便定位法”

3)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改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4)毫针刺法:“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中增加“方向”;“针刺异常情况”中删除“气胸”,增加“外周神经损伤”;“针刺的注意事项”要点变化较大。

5)腧穴的定位方法:将“简便取穴法”改为“简便定位法”

6)灸法:“灸法作用”中增加“引热外行”

7)内科病症的针灸治疗:删除了“痢疾、阳痿”

8)妇儿科病症的针灸治疗:新增“小儿多动症”

9)五官科病症的针灸治疗:新增“鼻鼽”

11、《诊断学基础》

1)“病症学”所有症状增加了概念、临床意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改为“问诊的要点及临床意义”删除“皮肤黏膜出血”

2)“问诊”增加了“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检查诊断”增加了“视诊内容及方法”删除“皮下气肿”;“胸壁、胸廓、肺、胸膜、心脏、血管、腹部、神经系统检查”要点进行整合。

4)“实验室检查”增加了c反应蛋白、脑肽钠、抗sm抗体、抗ssa抗体

5)“心电图诊断”整体增加临床意义,增加“血钾异常”删除“窦性心律失常”

6)“影像检查”删除了脏器显像检查(甲状腺、心肌灌注)

12、《内科学》

大部分疾病增加了概述、病情评估、预防

1)“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慢性呼吸衰竭”

2)“循环系统疾病”删除了“心力衰竭”

3)“循环系统疾病”增加“急性胰腺炎”

4)“神经系统疾病”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血液系统疾病”增加“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删除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常见危机重症”删除了“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13、《传染病》

1)“病毒感染”删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细菌感染”增加“结核病、布鲁菌病”

14、《医学伦理学》

1)增加“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道德要求”;“医学伦理学文献”中国内文献有变动。

15、《卫生法规》

1)《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有变化。

__

教务办公室

长医院、中医学院教务办公室成立于年,是在学院领导主管下管理全院教学业务的机构,负责对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组织、调度和协调,维持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进行师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紧紧围绕学校及学院教学改革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承办中医药师承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和相关高层次人才培训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医院指导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制定,医院教学科研项目申报、检查和验收工作。秉承“医教协同、凝心聚力、深化改革”的工作理念,不断推动教学工作精细化、科学化,为医院、学院事业发展和“人才强院、质量兴院”战略实施履行了职责,发挥了作用。

编辑:孟宇博

审核:张景洲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ystl/10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