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一个非常古老而迄今仍然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万,结核病年发病率约为/10万;中国年结核病新发患者数约为86.6万,结核病发病率为61/10万。
结核病是全球前十位死因之一,年中国的结核病死亡数为3.94万(包含合并艾滋病者),死亡率为2.76/10万。随着我国防治工作的推进,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正在下降,但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结核病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联合免疫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其中化学治疗是治疗结核病的基石,相对于其他感染性疾病来说,结核病的治疗时间较长,治疗药物多,药物副作用大。
5月19日,医院四内科(物理治疗研究室)王艳红主任,做客交通广播《鹤城大医生》节目,为广大听众朋友重点科普了“低频超声波药物导入治疗在结核病中的应用”优势和显著疗效,并接听解答多部听众的热线电话。
王艳红医院四内科(物理治疗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医师王艳红:现任黑龙江省结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防痨协会会员、齐齐哈尔市医学会会员、齐齐哈尔市结核内科领军人才梯队第三梯队成员,先后主编及参与编写医学著作2部、发表十余篇医学论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七项、获得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从事结核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对各类结核病及其他肺部疾患的诊断及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对各类耐药结核病的诊断及治疗,曾参加全国NDIP扩展项目的系统培训,并积极参与此项目的开展。物理治疗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结核病的概述: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以药物治疗为主,特殊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二、结核病的定义: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支杆菌主要侵袭肺脏,称为肺结核病;也可侵及肺脏以外的其他部位,如肝、肾、脑、淋巴结等器官,称为肺外结核病。该病在古代被称为“痨病”。
三、当前有哪些方法治疗结核病?结核病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联合免疫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物理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其中,化学治疗是治疗结核病的基石,相对于其他感染性疾病来说,结核病的治疗时间较长,治疗药物多,药物副作用大。下面着重介绍一下,低频超声波药物导入治疗在结核病中的应用: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技术是近年国外出现的一种药物渗透的新方法,是一种“无痛靶向给药”的治疗方法,在20世纪已成为医学界最热门的分支学科。在超声药物经皮透入的作用中,超声波可以通过其辐射压和空化效应,促进药物经皮肤透入体内,可有效的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并且在深部病变组织形成形成药物高浓度聚集,比口服和静脉给药法的浓度高几十倍甚至百倍,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
1.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占胸腔积液的半数。目前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和手段常用的有局部胸腔置管引流加尿激酶局部注射,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有一定的创伤性。对晚期患者、胸膜肥厚显著、脓胸来说,药物很难透入肥厚胸膜至病变部位发挥作用,胸腔穿刺给药浓度又较大,且反复穿刺加大了胸腔内感染、气胸、血胸的风险,在临床上处理起来很棘手。低频超声药物导入是一种新型药物渗透的方法,此方法可以提高药物在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从而产生局部治疗作用,可使部分病人免于手术,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还可避免全身用药及反复胸腔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对传统给药观念的重大突破,本研究旨在开辟一条“无痛靶向给药”的无创伤性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新途径,
1)具体操作如下:采用同北京诺亚同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超声电导仪及超声电导凝胶贴片(药物成分为异烟肼、利福平),进行药物靶位透入。根据B超报告对透药位置进行定位,同时做好记号标注,由专职护理人员将含有异烟肼、利福平药液的贴片连同两个治疗发射头分别放在胸膜增厚处的皮肤处固定,启动治疗键,每日一次,每次30min进行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2)疗程:每个月复检胸腔彩超进行疗效的判定,总治疗时间为60天。
在临床中患者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