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講了乳腺癌的臨床表現,那麼現在就來說一說乳腺癌的診斷跟治療吧。
診斷方面,一般來說只要詳細詢問病史及臨床檢查后,大多數乳房腫塊可得出結論,但不能忽視一些早期乳腺癌的體征,如局部乳腺腺體增厚、乳頭溢乳、乳頭糜爛、局部皮膚內陷等。另外對有高危因素的婦女,可用一些輔助檢查。
診斷的時候需要與以下幾種疾病鑒別:
纖維腺瘤
常見於青年婦女,腫瘤大多數為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活動度大,發展緩慢(與乳腺癌的腫塊相對應的區別,上一篇提到過);40歲以後的婦女則不要輕易診斷為纖維腺瘤了,必須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
乳腺囊性增生病
多見於中年婦女,特點是乳房脹痛,腫塊可呈週期性,與月經週期有關。腫塊或局部乳腺增厚與周圍乳腺組織分界不明顯。可觀察1至數個月經週期,若月經來潮后腫塊縮小、變軟,則可繼續觀察,如無明顯消退,可考慮作手術切除或活檢。
漿細胞性乳腺炎
乳腺組織的無菌性炎症,炎性細胞中以漿細胞為主。臨床上60%呈急性炎症表現,腫塊大時皮膚可呈橘皮樣改變。40%病人開始即為慢性炎症,表現為乳暈胖腫塊,邊界不清,可有皮膚粘連和乳頭凹陷。急性期應予抗炎治療,炎症消退后若腫塊仍存在,則需手術切除,作包括周圍部分正常乳腺組織的腫塊切除術。
乳腺結核
由結核桿菌所致乳腺組織的慢性炎症,好發於中、青年女性。病程較長,發展較緩慢。局部表現為乳房內腫塊,腫塊質硬偏韌,部分區域可有囊性感;腫塊邊界有時不清楚,活動可受限;可有疼痛,但無週期性。治療包括全身抗結核治療及局部治療,可作包括周圍正常乳腺組織在內的乳腺區段切除。
乳腺癌的診斷除了確定其病理類型之外,還需要記錄疾病發展程度和範圍,以便制定術後輔助治療方案,比較治療效果以及判斷預後,因此需要統一的分期方法。分期方法現多數採用國際抗癌協會建議的T(原發癌瘤)、N(區域淋巴結)、M(遠處轉移)分期法。
T0:原發癌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非浸潤性癌及未查到腫塊的乳頭濕疹樣乳腺癌)
T1:癌瘤長徑≤2cm
T2:癌瘤長徑>2cm,≤5cm
T3:癌瘤長徑>5cm
T4:癌瘤大小不計,但侵及皮膚或胸壁(肋骨、肋間隙、前鋸肌),也包括炎性乳腺癌
N0:同側腋窩無腫大淋巴結
N1:同側腋窩有腫大淋巴結,尚可推動。
N2:同側腋窩有腫大淋巴結彼此融合,或與周圍組織粘連
N3:有同側胸骨旁淋巴結轉移,有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M0:無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根據以上情況進行組合,可把乳腺癌分為以下各期
0期:TisN0M0
I期:T1N0M0
II期:T0~1N1M0,T2N0~1M0,T3N0M0
III期: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IV期:包括M1的任何TN
但以上分期以臨床檢查為依據,實際並不精確,還應該結合術後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校正。
對於乳腺癌來說,因為病因尚不清楚,目前難以提出確切的病因學預防(一級預防),但重視乳腺癌的早期發現(二級預防),經普查檢出病例是能夠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目前一般認為乳房鉬靶射片是最有效的檢出方法。
治療乳腺癌,主要的方法之一是手術治療,輔助方法包括化學藥物(化療)、內分泌治療、放射治療(放療)以及生物治療。
對於病灶仍局限於局部及區域淋巴結的病人,首選手術治療。手術適應症為國際臨床分期的0、I、II及部分III期的病人。已有遠處轉移、全身情況差、主要臟器有嚴重疾病、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手術者屬於手術禁忌。
手術治療(surgery)
目前應用的五種手術方式均屬於治療性手術。
1、乳腺癌根治術(radicalmastectomy)
包括整個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窩及鎖骨下淋巴結的整塊切除。
2、乳腺癌擴大根治術(extensiveradicalmastectomy)
在上述清除腋下、腋中、腋上三組淋巴結的基礎上,同時切除胸廓內動、靜脈及周圍的淋巴結(即鎖骨旁淋巴結)。
3、乳腺癌改良根治術(modifiedradicalmastectomy)
一種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其淋巴結清除範圍與根治術相仿;另一種是保留胸大、小肌,不能清除腋上組淋巴結。根據大量病例觀察,認為I、II期乳腺癌應用根治術及改良根治術的生存率無明顯差異,且該術式保留了胸肌,術後外觀效果較好,目前是常用的手術方式。
4、全乳房切除術(totalmastectomy)
切除整個乳腺,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適用於原位癌、微小癌及年邁體弱不宜作根治術者。
5、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lumpectomyandaxillarydissection)
包括完整切除腫塊及腋淋巴結清掃。適合于臨床I、II期乳腺癌患者,且乳房有適當體積,術後能保持外觀效果者。多中心或多灶性病灶、腫瘤切除后切緣陽性,再次切除后切緣仍陽性者禁止施行該手術。原發灶切除範圍應包括腫瘤、腫瘤周圍1~2cm的組織及胸大肌筋膜,確保標本的邊緣無腫瘤細胞浸潤。術後必須輔以放療、化療等。
在這裡引入一個概念:前哨淋巴結(sentinellymphnode),指接受乳腺癌引流的第一枚淋巴結,可採用示蹤劑顯示后切除活檢。
前哨淋巴結活檢(sentinellymphnodebiopsy)根據前哨淋巴結的病理結果預測腋淋巴結是否有腫瘤轉移,對腋淋巴結陰性的患者可不作腋淋巴結清掃。適用於臨床腋淋巴結陰性的乳腺癌患者,對臨床I期的病例其準確性更高。
目前對於手術方式尚有分歧,沒有一個手術方式能夠適合各種情況的乳腺癌,所以其選擇還應根據病理分型、疾病分期及輔助治療的條件而定。對於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手術應達到局部及區域淋巴結能最大程度的清除,以提高生存率,然後再考慮外觀及功能。對I、II期患者可採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及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
化學治療(chemotherapy)
乳腺癌是實體瘤中應用化療最有效的腫瘤之一,因此化療在整個治療中占重要地位,一般認為應予術後早期應用。聯合化療效果優於單藥化療,輔助化療應達到一定劑量,治療期不宜過長,6個月左右為宜,能達到殺滅亞臨床型轉移灶的目的。
浸潤性乳腺癌伴腋淋巴結轉移者是應用輔助化療的指癥。一般認為腋淋巴結陰性而有高危復發因素這,諸如原發腫瘤直徑大於2cm,組織學分類差,雌、孕激素受體陰性,癌基因HER2有過度表達者,適宜應用術後輔助化療。
常用的有CMF方案(環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根據病情可在術後盡早(1周內)開始用藥,劑量為環磷酰胺(C)mg/㎡,甲氨蝶呤(M)20mg/㎡,氟尿嘧啶(F)mg/㎡,均為靜脈注射,在第1及第8天各用1次,為1療程,每4周重複,6個療程結束。
對腫瘤分化差、分期晚的病例可應用CAF方案(環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劑量為環磷酰胺(C)mg/㎡,靜脈注射,第1、8天;阿霉素(A)40mg/㎡,靜脈注射,第1天;氟尿嘧啶(F)mg/㎡,靜脈注射第1、8天,每28天重複給藥,共8個療程。
化療前病人應無明顯骨髓抑制,白細胞>4×/L,血紅蛋白>80g/L,血小板>50×/L。化療期間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每次化療前要查白細胞計數,如白細胞<3×/L,應延長用藥間隔時間;應用阿霉素者要注意心臟毒性。
術前化療目前多用於III期病例,可探測腫瘤對藥物的敏感性,并使腫瘤縮小,減輕與周圍組織的粘連。藥物可採用上述兩種方案,一般使用1~2個療程。
除此之外,表阿霉素的心臟毒性和骨髓抑制作用較阿霉素低,應用更廣泛。其他效果較好的還有長春瑞濱、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
內分泌治療(endocrinotherapy)
癌腫細胞中有雌激素受體(ER),含量高者稱為激素依賴性腫瘤,這類病例對內分泌治療有效。反之則稱為非激素依賴性腫瘤,這類病例內分泌治療效果差。因此,手術切除標本作病理檢查之外還應測定雌激素受體和孕激素受體(PgR)。激素受體陽性的病例優先應用內分泌治療,受體陰性者優先應用化療。對判斷預後也有一定作用。
內分泌治療主要用三苯氧胺(tamoxifen),系非甾體激素的抗雌激素藥物,其結構式與雌激素相似,可在靶器官內與雌二醇爭奪ER,三苯氧胺、ER複合物能影響DNA基因轉錄,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臨床應用表明,該藥可降低乳腺癌術後復發及轉移,對ER、PgR陽性的絕經后婦女效果尤為明顯,同時可減少對側乳腺癌的發生率。
用法:每天20mg,至少服用3年,一般服用5年。超過5年或劑量大於20mg/每天,並未證明更有效。該藥安全有效,副作用有潮熱、惡心、嘔吐、靜脈血栓形成、眼部副作用、陰道乾燥或分泌物多。長期應用后少數病例可能發生子宮內膜癌,但其發病率低,預後良好,因此術後輔助應用的話還是利大於弊的。
新近發展的芳香化酶抑制劑如來曲唑等,有資料證明其效果優於三苯氧胺。這類藥物能抑制腎上腺分泌的雄激素轉變為雌激素過程中的芳香化環節,從而降低雌二醇,達到治療目的。
放射治療(radiotherapy)
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術后,放療是一重要組成部分,應于腫塊局部廣泛切除后給予較高劑量放射治療。目前認為II期根治術以後病例可能降低局部復發率,單純的乳房切除術則需根據病人年齡、疾病分期分類等情況決定是否應用放療。
生物治療(biotherapy)
近年臨床上逐漸推廣使用的曲妥珠單抗注射液,系通過轉基因技術製備,對HER2過度表達的乳腺癌患者有一定效果。資料顯示用於輔助治療可降低乳腺癌復發率,特別是對其他化療藥無效的患者也能有部分療效。
關於乳腺癌基本上就這些內容了,最重要的還是姐妹們日常的自我檢查。曾經碰到過一個病人,發現乳房有腫塊,診斷室纖維瘤,做了微創,結果在病理檢查發現有癌細胞,但屬於很早期,患者一開始無法接受,可是老師就安慰她,她算是好運氣的,因為那麼早發現可以立刻干預,預後也會比較好。由此可見,越早發現對治療越有積極作用哦。
最後再來說說男性乳腺癌。
既然是乳腺癌,那麼臨床表現及體征基本上跟女性是一致的,只要發現乳房有腫塊、乳頭溢液或血性分泌物時,請馬上就醫。很多男生以為自己不會得乳腺癌,這是個誤區,只不過得的幾率很低很低而已,但一旦出現問題還是要注意去看醫生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