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回顾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

什么原因会产生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91110/7601954.html

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疾病存在高度异质性,治疗问题急需解决。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瘤学组组织举办了线上淋巴瘤新进展交流会,请血液科优秀年轻医师分享年ASH淋巴瘤治疗进展,并邀请血液科大咖点评,以加深广大临床医师对淋巴瘤治疗新进展的认识。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一期的精彩报告吧。

此次交流会由南京医院李建勇教授、中国医院邱录贵教授、南京医院徐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周剑峰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行开场致辞,四位教授高度赞扬了此次会议组织的意义:各位讲者的主题涵盖淋巴瘤各个亚型,有助于加深对淋巴瘤诊治的认识;此次由年轻学者主讲,由资深专家点评,有助于年轻学者的成长。

会议点评“大咖云集”,医院的王欣教授、医院的徐兵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的黄洪晖教授、医院的李玉富教授、医院的施文瑜教授、医院的张薇教授、医院的周道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崔国惠教授、医院的倪海雯教授、医院的易树华教授、浙江大医院的钱文斌教授、中国医院的邹德慧教授、医院的梁蓉教授、医院的李文瑜教授、医院的沈建箴教授等纷纷现身,与青年学者们一起探讨、共同切磋,将会议推向高潮。

尹华医师南京医院《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内布拉斯加州淋巴瘤组的研究,例FL患者,中位PFS为4.6年,中位OS为12.1年;中位随访9.2年,仅29.7%的患者未复发;高风险患者的PFS及OS明显缩短;FL-3B和FL-3A患者的PFS较FL-1和FL-2长(p=0.24),而前者OS低于后者(p=0.)。

利妥昔单抗时代,FL生存显著提高,10年OS约80%;POD24组5年OS显著较低,50%vs.90%。

中期Deauville评分,1-2分4年PFS为77%,3-5分4年PFS为46%。不同于其他类型淋巴瘤,DS评分3分的FL患者,跟4-5分的患者都具有较差的预后。

一线治疗:

局限性病灶,放疗vs观察,中位PFS相当;联合治疗vs单纯放疗,10年PFS59%vs41%;IFRT治疗后MRD转阴率仅为40%,MRD阳性患者可联合CD20单抗治疗。

低肿瘤负荷,观察等待仍是标准策略,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展现优势,3年PFS分别为36%、60%、82%。

高肿瘤负荷,标准策略选择免疫化疗;24周R2诱导治疗MRD阴性率显著高于R-Chemo(85%vs68%);R-CHOP在减少复发和早期转化有获益趋势。

二线治疗:

初始化疗后,一线方案均可选择;R2方案值得考虑;老年体弱、低肿瘤负荷或远期复发,可再启动R单药或2×2Gy放疗;

免疫化疗后,一线R-CHOP/R-CVP后,推荐选择O/R-苯达莫司汀;R2或O+Len方案均可考虑。

巩固治疗,R2方案可显著延长R/RFL患者PFS,不受POD24影响;POD24患者,ASCT具有显著的生存获益,是适合移植的高危FL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

三线治疗:

①PI3K抑制剂:HMPL-,中国R/R淋巴瘤患者I期临床研究,mg时,ORR为72.7%(8/11);PI3K联合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总体有效率,R-B组90%,R-CHOP组%;ME-,在FL中总体有效率83%,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总体有效率达到了89%。

EZH2抑制剂:存在EZH2突变时,ORR为69%,显著高于野生型EZH2的治疗效果(35%)。

②CAR-T治疗:Axi-CelII期研究,中位随访17.5个月,例iNHL患者的ORR为92%(CR率76%),FL患者ORR为94%(CR率80%)。TisagenlecleucelR/RFL的II期研究,中位随访9.9个月,52名患者CR率65.4%,ORR为82.7%。

③双特异性抗体(antiCD20×CD3):Mosunetuzumab,R/RFL的I期临床研究,ORR达67.7%,其中51.6%达到CR;POD24患者ORR达75.9%;Odronextamab,剂量爬坡的I期研究,28例用量≥5mg的FL患者中,ORR达92.9%,CR达75%;Epcoritamab,R/RB-NHLII期研究,接受≥0.76mg的8例FL患者,ORR达%,其中2例达CR。

④Venetoclax:Venetoclax联合伊布替尼治疗R/RFL,ORR为69%,CR为25%,中位PFS为8.3个月;Pola+G+Ven治疗R/RFL的Ib/II期临床研究,13/15(87%)达到了CR/PR,9/15(60%)达到了CR。

王书楠医师

南京医院

《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策略》

边缘区淋巴瘤(MZL)是惰性疾病,患者生存期长但易复发;治疗的最终目的:延长EFS、提高生活质量。

MZL具有高度异质性,按照发病部位,可以分为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瘤(EMZL,发病率占70%)、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MZL,发病率占20%)、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发病率占10%)。

胃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在治疗上,首先需要明确分期——只要达到了II2期,即视为晚期。需要注意是,不同部位的MALT,检测方法也不尽相同。

对于原发胃MALT,需检测是否有HP感染,若为阳性,需要抗HP治疗;治疗上推荐先进行局部放疗(ISRT),二线可考虑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

对于非原发胃MALT,根据发病部位、分期,进行手术或ISRT,二线可考虑利妥昔单抗治疗。

对于MALT,不可忽视抗生素治疗。根据感染病原微生物不同,采取不同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MALT的放疗,根据累及部位的功能及特性,选择不同的靶区及剂量。

特殊部位MALT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意见。

对于复发或晚期/播散性MALT,若患者有治疗指征,推荐全身治疗,包括免疫化疗(考虑到其他方案的副作用,目前推荐BR方案)、免疫放疗等。

脾MZL的治疗,需要注意有无HCV感染。全身治疗推荐BR方案,中位随访32个月,3年PFS、EFS、OS均大于70%,ORR为51%,CR为41%。

淋巴结MZL的治疗,可参考FL的治疗。若病变局限,可局部放疗;若病变累及双侧,可利妥昔单抗单药;若病变范围广泛、肿瘤负荷较小,可观察等待;若肿瘤负荷较大,则全身治疗(诱导治疗后推荐利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若治疗无效或复发,可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试验等其他方法。

BR方案治疗MZL,中位随访44.6个月,65例患者,5年DFS、OS、PFS均>80%,且不同部位的MZL,其PFS无统计学差异。

新药治疗MZL

①伊布替尼治疗R/RMZL,只有对一线治疗原发耐药是R/RMZL患者对伊布替尼耐药的危险因素。伊布替尼治疗后获得CR/PR且无复发遗传学异常,提示预后良好。

②泽布替尼治疗R/RMZL,中位随访9.13个月,评估了66例患者,ORR(CR+PR)为74.2%,所有MZL亚型均有反应,EMZL、NMZL、SMZL和未知亚型的ORR分别为68%、84%、75%和50%,6个月的PFS为80%,9个月的PFS为67%。

③CAR-T(AXi-Cel)治疗R/RMZL,中位随访17.5个月,MZL患者ORR为85%(CR为60%)。

PI3K抑制剂治疗R/RMZL,EMZL、NMZL、SMZL的总缓解率均>50%,所有患者的中位DOR12.0个月,中位PFS19.4个月。

总之,对于MZL,疾病不同阶段,治疗方案的优先顺序是不同的。

金媛媛医师南京医院《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管理》

IWWM定义: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伴任何水平的单克隆IgM。超过90%的患者有MYD88突变,约30%的患者有CXCR4突变。

WM的预后分期,目前采用rIPSS分期。

并非所有的WM患者均需要治疗,其治疗指征包括:疾病相关的血细胞减少、巨大淋巴结、有症状的肝脾肿大、高年质血症、周围神经病变等。

目前WM的治疗方案多种,总体缓解率>85%。

医院的一篇poster:纳入35家医院、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中国治疗WM的方案主要为BCD/BD方案、FC方案、DRC方案等;影响中国WM患者预后因素包括年龄、LDH、白蛋白、β2-MG、PLT、继发淀粉样变等。

一项研究纳入76例初诊WM患者,最终发现,CXCR4突变与否不影响基于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另一研究纳入69例初诊WM患者,BR方案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但MYD88、CXCR4均为野生型患者的PD更多。

一项纳入例WM患者的研究,MYD88基因型不影响DRC疗效,但MYD88野生型患者的PFS、TTNT更短,但因样本量问题、该数据并没有统计学差异。

欧洲随机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例WM患者,B-DRC方案疗效不受MYD88和CXCR4基因型影响。

伊布替尼单药,MYD88突变、CXCR4野生型总缓解率高达%,而MYD88野生型或者CXCR4突变对其反应较差。

INNOVATE研究,不论初治或复发,不论MYD88或CXCR4基因型,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都有显著获益。

ASPEN研究队列,19.4个月的VGPR,泽布替尼vs伊布替尼:28.4%vs17.2%,p=0.04;25.4个月的VGPR,30.4%vs18.2%,p=0.03,深度换届VGPR泽布替尼有明显优势;药物安全性方面,泽布替尼的房颤/房扑、大出血、腹泻、高血压等风险明显降低;泽布替尼用于MYD88野生型WM患者,中位随访17.9个月,ORR81%,VGPR27%,预估18个月PFS为68%,OS88%,中位PFS、OS均未达到。

新药进展方面:

Venetoclax、Idelalisib、Idelalisib+obinutuzumab等新药,值得期待。

总之,WM患者的治疗,无论复发与否,建议根据MYD88、CXCR4基因型突变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

夏奕医师

南京医院

《转化滤泡性淋巴瘤治疗进展》

尽管在利妥昔单抗时代,FL转化率仅为2%/年;但LymphoCarestudy研究中位随访6.8年,发现14.8%FL患者发生HT。初诊时发生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肿瘤负荷、不良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异常以及微环境;需要注意的是,FL复发时发生HT的患者预后差,总体生存时间不超过4年。

FL组织学转化的确诊金标准仍然是组织学活检,需要注意是否存在MYC重排,以排除其是否转变成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

尽管PET-CT在协助判断是否存在HT以及指导活检部位方面价值不高,但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R-CHOP方案可能帮助预防SUVmax≥13FL患者HT的发生。

tFL治疗,需要考虑2个主要因素:既往FL的治疗,发生组织学转化时的病理学特征。

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tFL,根据病理特征,无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证据,可选择R-CHOP方案,后续无需利妥昔单抗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巩固治疗,超过60%患者可治愈。

既往接受过蒽环类治疗的tFL,预后较差;根据病理特征,可选择含铂类的二线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

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后的tFL:尽管BR方案可降低POD24的发生率(13%),但76%发生POD24的患者再次活检时发现组织学转化;建议含蒽环类药物的二线治疗,如对化疗敏感,自体造血干细胞巩固治疗;预后最差。

CAR-T治疗tFL:12个月,CR62%,PFS51%,OS70%,疗效至少不差于其他R/RDLBCL。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tFL:未来可期。先前接受过CART治疗的R/RDLBCL,CR21%,%CR持久,长至20个月。

彭晨医师

南京医院

《“不合适患者”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策略》

“unfit患者”现状:高龄(>70岁),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对于是否使用含有蒽环类药物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若不治疗、OS约为3个月。

对于老年患者,首先要进行状态评估,最简单常用的工具——G8tool。

Unfit患者的预处理,推荐泼尼松mg/d5~7天,可使患者获益。

治疗方面:

对于无心脏病的患者,包括<80岁的unfit患者、80~84岁的fit患者,均可考虑蒽环类药物为一线治疗;前者可考虑R-miniCHOPorR-CHOP,C1AC减量至25%,随后疗程若患者PS改善至0~1分,且耐受性良好,可考虑提高剂量(75~80%);后者可考虑Ofa-miniCHOP方案。

而部分unfit患者需要考虑无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方案,这部分患者包括:有心脏基础性疾病;年龄80~84岁;年龄≥85岁、无论是否有并发症;方案选择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多药联合,包括R-CEOPorR-GCVPorR-GemoOx,C1剂量减低25%,随后疗程需重新评估患者PS。

新药方面:

Mosunetuzuma,CD20+CD3的双抗,单药治疗老年/unfit患者,共纳入29例患者,中位年龄84岁(67~岁),10例(53%)为AnnArborIV期,17(90%)IPI评分为2分;在22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ORR63.5%,CRR为45.6%,中位随访5.4个月,中位DoR尚未达到。药物安全性方面,安全性良好,CRS事件大多为1级且仅为首次接受Mosunetuzuma输注时发生。

另外,不能忽视对老年患者的支持治疗,包括多学科参与治疗、动态监测心脏相关指标、激素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前两个疗程更加密切的评估及监测患者状态;另外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如阿昔洛韦联合TMZ)、使用骨髓生长因子(GSF,EPO,TPO等)、补充维生素D等。

申浩睿医师南京医院《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治疗策略》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定义: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或NK/T细胞的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NHL,在我国约占NHL的25~30%;除ALK+ALCL外,侵袭性PTCL5年OS<50%。

ALCL:强表达CD30,分为ALK+与ALK-两类;

ALK+ALCL5年OS多>70%。而ALK-ALCL,根据不同突变,预后不同:伴有DUSP22提示预后良好,5年OS约90%;而伴有TP63重排,提示预后差,5年OS仅为17%;而“三阴性”的ALCL,5年OS为42%。

非特指的PTCL,目前分三大类,预后不尽相同:33%患者表达GATA,预后较差,中位OS0.9年左右;49%患者表达TBX21,中位OS2.08年;剩下那部分患者,中位OS1.41年左右。

治疗方面,近10年,PTCL患者总体的生存格局变化不大。

①CD30偶联抗体——ECHELON-2的临床试验,为PTCL患者的治疗选择带来了极大的飞跃:17个国家个医学中心,入组患者CD3表达≥10%;与CHOP方案相比,5年随访,中位PFS63.54mvs23.75m,p=0.;中位OS未达到,p=0.。

②HDAC抑制剂:

Ro+CHOPvsCHOP方案III期研究,中位PFS、OS、ORR率相接近;药物安全性方面,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42%vs29%,Ro-CHOP组中63%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③去甲基化药物:

口服AZA+CHOPII期研究,纳入21例患者,耐受性良好,6疗程后ORR88%、CR88%,后期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R/RPTCL治疗选择:

除ALK+ALCL外,各PTCL亚型难治/复发患者的结果没有差异,中位OS约为6个月,中位PFS<4个月,ORR<30%。

①CD30偶联抗体

BV联合吉西他滨II期研究,肿瘤细胞CD30阳性≥5%,中位随访9.5个月,中位PFS4.5个月,中位OS12个月,ORR47.9%,获得CR/PR的患者DOR为12.8个月。

②米托蒽醌脂质体:

纳入R/RPTCL患者例,可评估的98例患者,整个PTCL队列ORR为43.5%,CR20.4%。

③PI3Kδ/γ抑制剂:

DuvelisibII期研究,75mgbid组中位DOR12.2个月;

剂量扩大试验,ORR52%,CR36%;

药物安全性方面,多为1~2级AE事件,患者可耐受。

④PD-1单抗联合HDAC抑制剂:

ORR50%,中位随访10.41个月,中位OS17.3个月;肿瘤组织高表达PDL1与疗效反应和预后呈正相关。

⑤JAK1抑制剂:

23例患者,mg队列中,ORR42%,CR21%;mg队列中,ORR33%,并且在PTCL各亚型中观察到肿瘤缓解。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AlloorAuto造血干细胞移植尚存在争议。

年BLOODIII期前瞻性头对头临床试验,中位随访42个月,AllovsAuto,3年EFS43%vs38%,3年OS57%vs70%,没有统计学差异;Allo组无复发,Auto组36%复发;Allo组非复发死亡31%(8/26),Auto组无死亡(0/41)。

我们推荐Auto作为PTCL患者CR后的序贯巩固治疗;若Auto后复发,可考虑再次行Allo。

陆庭勋医师

医院

《侵袭性淋巴瘤的新靶点》

①CD19单抗:Tafasitamab,35例患者,ORR26%,CR6%,PR20%,mDOR20个月,5例患者缓解时间>12个月;

②L-MIND方案(Tafasitama+来那度胺),获得FDA批准治疗R/RDLBCL,包括低级别淋巴瘤转化且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例患者,ORR60%,CR43%,PR18%,中位12.1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药物安全性方面,主要为血液学毒性,12%患者因为AE事件终止治疗。

③CD19:(ADCT-):DLBCL患者ORR42.3%,mDOR5.4个月,而CR患者的DOR尚未达到。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以及乏力、外周水肿等。

④CD20/CD3特异性双抗:Mosunetuzumab,CR患者中位随访天,其mDOR尚未达到;REGN,对CAR-T治疗失败患者的反映率亦较好。

⑤CD79b单抗PolatuzumaVedotin+BRvsBR:ORR45%vs17.5%,CR40%vs17.5%,中位DOR12.6个月vs7.7个月,中位PFS9.5个月vs3.7个月,中位OS12.4个月vs4.7个月;药物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但需要注意CD79b的神经毒性。

⑥IR2:利妥昔单抗+伊布替尼+来那度胺:

ORR47%,CR28%,mDOR18个月,mPFS5个月,mOS14个月;后期的SmartStart研究,中位随访天,中位OS未达到,1年OS96%,中位PFS未达到,1年PFS92%,结果值得期待。

⑦Selinexor:核输出蛋白复合物的选择性抑制剂

SADAL研究,例患者,ECOG0~2分,ORR28%,CR12%,中位DOR9.3个月,CR患者的中位DOR23个月,中位PFS2.6个月,中位OS9.1个月。

⑧BCL2抑制剂:CAVALLI研究:ORR、PFS获益显著;后期ALLIANCE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本次线上交流会议历时4个多小时,与会医师积极发言,界内大咖精彩点评,各位医师对淋巴瘤的最新治疗进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END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zyzz/10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