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回顾性探讨外科干预治疗模式在窦道型结核性创面修复中的效果。
方法
年1月—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窦道型结核性创面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5例。试验组患者首先口服抗结核药物至少3周,采用磁共振成像结合三维重建软件精确评估创面;然后彻底切除窦道及其周围失活组织,并行VSD治疗(负压值为-26.6kPa,持续吸引1~2周,每7天更换1次敷料);再通过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皮瓣覆盖创面。对照组患者首先口服抗结核药物至少3周,然后于门诊常规换药处理,每3天更换1次敷料。2组患者均于治疗结束后口服抗结核药物至少6个月,并随访6~36个月。统计2组患者的结核杆菌、抗酸杆菌及结核肉芽肿检出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复发情况;统计试验组患者的单条窦道率、2条窦道率、3条及以上窦道率。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有5例、2例创面检出结核杆菌,有8例、3例创面抗酸杆菌染色阳性,有27例、4例创面呈典型结核肉芽肿表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中位数为19.6d,明显短于对照组(94.4d,χ2=12.,P=0.)。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有2、1例患者复发结核性创面,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试验组38例患者中,单条窦道率为23.7%(9/38)、2条窦道率为28.9%(11/38)、3条及以上窦道率为47.4%(18/38)。
结论
应用抗结核治疗+精确创面评估+清创术+VSD治疗+外科修复术的外科干预治疗模式修复窦道型结核性创面,有助于在明确窦道走行的前提下制订最佳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近年来,结核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主要感染性疾病[1]。国内外对结核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肺结核方面,研究范畴重点是内科治疗。有关研究称,我国每年约10万患者因结核杆菌引起机体皮下及皮肤软组织损害,部分形成结核性创面[2,3]。由于结核性创面发病隐匿、进展缓慢、误诊及漏诊率高,患者就诊时多已形成窦道[4]。窦道型结核性创面大多散发且就诊科室分散,导致学术界对其儿童白癜风的饮食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