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病,而颈淋巴结结核最为多见,以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超声电导无针药物投射技术,是一种新型强力透皮给药技术。它是通过特定的生物物理学方法和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局部浓集和浸润,并促使药物自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达到靶位治疗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年1月-年9月对本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45岁,初治36例,复治4例,以上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结核性淋巴结炎或结核性脓肿。
1.2方法:40例均采用3HRZS/4HR或3HRZE/4HR全身用药。配合局部淋巴结处理:对质硬大于1.5cm肿大淋巴结,采用放射状注射异烟肼、硫酸阿米卡星或链霉素促进其软化,淋巴结破溃者以清创并给予利福平、异烟肼纱条引流换药每周1次,在此基础上加用超声导入异烟肼注射液0.1g和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2g予病变部位局部治疗,每日两次,每次20-30分钟,每疗程30天,通过电脉冲致孔与超声、电脉冲导入,在产生局部物理治疗作用的基础上,同时促进可透皮吸收的药物经皮肤透入人体,提高治疗作用。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淋巴结核病病程迁延,患者主观思想上存在着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局部用药需长期反复治疗的特点,护士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治疗的目的、程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药物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让患者了解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能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且全身吸收量少,不良反应少。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取得信任与合作,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操作前护理:评估病人是否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支架和人工瓣膜及严重心衰、呼衰的病人,有上诉情况之一的禁止使用,孕妇和婴幼儿慎用。护理人员操作前物品要准备齐全,检查超声导入仪连线正确,性能良好,凝胶片与发射头连接紧密,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遵医嘱正确注入药液,每帖片可吸收药液3-4ml,部位选择要合适,选择距病变部位较近、局部相对平坦、较小活动度的部位,治疗区域皮肤应清洁、干燥、完整、无皮损,表面的汗液、油渍、污垢应清理后擦干。两贴均要与病变局部皮肤接触紧密,固定带妥善固定。
2.3操作中护理:调整参数预设治疗的时间、深度、范围和剂量,透药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局部有无振动感,如有表明药物已通过超声波发射进入体内,如无振动感或机器报警,表示贴片与皮肤连接不紧密,及时查看并处理。导药过程中可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4操作后护理:治疗后清洁局部皮肤,观察皮肤有无过敏反应,嘱患者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及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适量活动增加机体抵抗力。
2.5不良反应的护理:少量病人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等情况,可在治疗时尽量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电刺激,交待病人保持病变部位的清洁、干燥,禁食易致敏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少量的抗过敏药物,如果情况严重者需停止使用超导仪治疗。在使用超导仪过程中贴片必须安放到位,以防发生治疗头与贴片之间、贴片与皮肤之间的接触不良,可能造成电流密度提高,导致局部皮肤灼伤。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延长治疗时间,以防超声波衰减产生热转化作用,产生热能量蓄积,导致局部皮肤烫伤。
2.6超导仪保养: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每位患者治疗结束后用酒精对超导仪发射头进行清洁,每日治疗结束后用牙膏对导入仪发射头进行彻底清洁,可减少超导仪使用中的报警数,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3结果
40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均顺利完成了1个以上疗程(30天)的治疗,28例肿大的淋巴结基本消退,平均愈合时间为40天,8例有不同程度缩小,4例淋巴结大小无变化,其中一例患者局部皮肤出现轻微的红肿、瘙痒,予更换治疗部位及清洁、干燥局部皮肤后缓解。
4讨论
淋巴结核是结核科常见病,病程迁延,患者痛苦大,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利用超声波将抗结核药物导入治疗,在对患者全身抗结核治疗保障的同时,可明显增强药物的透皮吸收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护理人员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部位、操作方法、治疗深度、范围、时间,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学会观察,聆听患者的主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沈阳赛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