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治疗基础之呼吸训练

导语机体的呼吸运动动力来源是呼吸肌系统,包括膈肌、肋间肌、腹肌以及胸廓辅助肌,膈肌作为重要的吸气肌,是呼吸的主要动力来源,在维持正常通气和肺功能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呼吸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呼吸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肌训练、缩唇式呼吸训练、排痰训练等。一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练习可以缓解慢由于通气量不足而造成缺氧,腹式呼吸锻炼可以增加腹肌的运动来增大肺活量,以维持良好的呼吸机能。将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用鼻吸气,腹部同时挺腹,然后腹部的手轻轻施加压力,同时用口呼气。医生一开始要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练习数次后病人将自己的双手放在肋弓下方进行练习,学会后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7~8次/min。练习时要注意放松全身肌群,特别是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包括肩带肌和颈肌。消除紧张情绪,减少不必要的氧消耗。呼气时要使腹部下陷,吸气时要鼓腹,不能在吸气时收缩腹肌。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在卧位、坐位或立位以及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最终形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二缩唇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可以增加气体交换,提高血氧浓度,提高呼吸效率,还可以增加气道压力,同时,可增强腹肌的活动,从而避免膈肌过度疲劳。用鼻呼吸,呼气时将嘴唇缩紧呈口哨状,放松呼气,在4-6秒内将气体自口中缓慢呼出,呼吸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频率为7-8次每分钟,每次10-20分钟。每天最少卧、坐、立位三种姿势各练习5分钟,并逐渐尽可能多的练习。三呼吸肌训练呼吸肌是人体呼吸运动的重要动力来源,提高呼吸肌功能,可以预防呼吸肌疲劳以及呼吸衰竭的发生,对改善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呼吸肌训练包括一些吹气球、吹蜡烛等,还有深呼吸练习、抗阻呼吸训练等。深呼吸训练:用鼻缓慢吸气至肺下部充满空气,同时胸廓向上抬起,横膈膜向下,腹部慢慢隆起,继续吸气,使肺上部也充满空气,持续5秒,屏住呼吸5秒,然后再缓慢呼出。抗阻呼吸训练:指在呼气时施加阻力的训练方法,以适当增加气道阻力,减轻或防止病变部位。使用抗阻呼吸器,在吸气时产生阻力,呼气时没有阻力,开始练习时3-5分钟,一天3-5次,以后可以增加至20-30分钟。运动训练:如爬楼梯、呼吸体操、吹气球等。爬楼梯是通过吸与呼的配合,在运动中使患者增加膈肌活动,使胸部扩张,达到锻炼参与呼吸的重要肌群。四排痰训练排痰训练是气道护理中最常规和基本的护理措施,传统的人工扣击排痰法指人工扣击患者背部进行排痰,使肺泡或支气管内的痰液脱落,流入气管,咳出。排痰训练包括体位引流,胸部扣击、震颤及直接咳嗽。1.体位引流利用重力促进各个肺段内积聚的分泌物排除,不同的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将病变部位的痰液向主支气管引流。体位引流宜餐前进行,每次引流一个部位,过程5-10分钟,如果有数个部位需要引流,则总时间不要超过30-45分钟,以免患者疲劳。2.胸部叩击、震颤目的是帮助粘稠、浓痰脱离支气管,具体操作方法是手指并拢,掌心成杯状,使用腕关节力量,在引流部位胸壁上轮流轻叩30-45秒,患者可自由呼吸。叩击拍打后用手按住患者病变部位,让患者深呼吸,在患者深吸气时做胸壁颤摩震动,连续3-5次,再做叩击。3.直接咳嗽深吸气以达到必要吸气容量,然后短暂闭气使气体在肺内得到最大分布,关闭声门,进一步增大气道中的压力,增加腹内压来进一步增加胸膜腔内压。声门突然打开,形成由肺内冲出的告诉气流,促使分泌物移动,随咳嗽排除体外。五临床应用呼吸训练可应用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和胸部手术后,慢性肺实质疾病,包括肺结核、尘肺等,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小结呼吸训练可以有效的廓清气道,殴打胸廓的运动的幅度,增加有效呼吸的胸廓的容量,改善胸壁的运动和协调性。呼吸训练可应用于多种疾病康复期和围手术期,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干预手段。参考文献常虹.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年4月第10卷第10期.38-42.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期编辑:ivvi

本文系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zyzz/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