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初步研究显示18F-FDGPET显像作为研究工具,在定位疾病部位和作为临床生物标志物方面很有用。肺外结核病患者(EPTB)的连续显像可以提示PET/CT在监测治疗反应和定义治愈方面的价值。近期有研究者收集了HIV阴性的成人EPTB患者分别行3次18F-FDGPET/CT显像:入组2周内、接受TB治疗2个月、ATT治疗结束时。根据EANM指南进行显像。静脉注射2.5-5.0MBq/kg的18F-FDG后(60±10)分钟行18F-FDGPET/CT显像。例EPTB患者行3轮连续显像。随着时间推移,活性灶数量和摄取水平(SUVmax)逐渐减少。在WHO建议的治疗结束时,53/(36.0%)的患者PET/CT显像阴性,94/(63.9%)的患者PET/CT阳性,其中12例患耐多药结核。1例死于脑结核。研究表明,当前18F-FDGPET/CT显像技术不能在临床上用作治疗反应治愈和决定何时停止EPTB治疗的标志物。PET/CT仍是结核病的研究工具,但需进一步开发,以获得针对高密度表面抗原表位、基因靶标或代谢途径的新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放射性药物。
原文题目:Sequential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18F-FDGPET)scanfindingsinpatientswithextrapulmonarytuberculosisduringthecourseoftreatment—aprospectiveobservationalstudy更多精彩阅读
便于SPECT显像和Re治疗的99mTc标记FAPI示踪剂“诞生”
FDG-PET宜作为转移性乳腺癌骨病灶的主要影像学评估方法
RT-LAMP分析法助力新冠病毒检测!
真正的全身68Ga-PSMA-11PET/CT告诉你:前列腺癌骨扫描指南该改了!
NSCLC∣18F-FDGPET/CT代谢参数与相关基因突变的关联
如需原文出处及链接,请咨询后台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