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核医学科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非常惊讶
有人甚至还存在担忧,用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是不是意味着要遭受核辐射
事实上,核医学科已经有百十余年的发展历史
核医学进入中国也已经六十年
不过很多人对它知之甚少
核医学科是利用核科学技术和手段
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是现代精准医学的主要手段之一
↓↓↓
医院核医学主治医师
核医学科影像组组长钟建
湖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随州市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协会会员
省级期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疫情期间获得“抗疫勇士”称号
问什么是核医学?答医院,大家都知道内科、外科,也会知道检验科、放射科等,但一说起核医学科,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因为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是很均衡,一般核医医院,医院很少设有核医学科,所以大家难免会有一些疑问,比如核医学科是干什么的?是检查疾病还是治疗疾病?能诊治些什么病?简单来说,核医学科就是用核医学的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室。
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是医学现代化的产物,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科学。
核医学主要分为治疗及诊断两大类,均需要利用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就是利用核反应制造出来的不稳定性核素,它们在趋于稳定的过程中会释放一些射线,我们利用这些射线来达到我们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核医学分为诊断和治疗,诊断分为影像诊断和体外检测分析。影像诊断包括SPECT/CT和我们以后将会开展的PEC/CT,体外检测分析只要包括激素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常见的治疗包括甲状腺癌和甲亢的碘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瘤锶89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
问什么是全身骨扫描?答ECT有几个非常经典的项目,包括肾动态显像、唾液腺显像、甲状腺显像、全身骨显像。骨扫描为骨显像的通俗说法,是核医学中最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它是通过放射性核素检测骨组织的形态或代谢异常的方法,包括骨全身显像、局部骨平面显像、骨三相显像、骨断层显像等等。检查时,需要先注射骨显像剂,待骨骼充分吸收后,使用探测放射性的显像仪器探测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反映出骨组织中的吸收异常,如异常浓聚或稀疏。骨显象针对转移癌骨肿瘤的确诊具备很高的敏感度,在肿瘤迁移的初期就伴随部分骨组织新陈代谢出现异常,因而骨显象发觉恶变肿瘤骨转移的情况灶可较X线线片早3-6月。成年人骨转移的情况常见于乳腺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骨显象应是该类患者的常规体检项目之一。恶变肿瘤病人如出现骨骼疼痛,应做骨显象以初期筛查骨转移疾病。
问什么是碘-治疗?答碘-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癌的药物。口服药物碘-后被甲状腺组织吸收,通过碘-发射β射线进而杀灭甲状腺的病变细胞,临床上作为某些甲亢患者内科药物治疗无效或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后的治疗方法,以及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的内照射治疗方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当中,患者服用碘-,对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以及转移的淋巴结进行清扫。
问核医学检查是安全的吗?答可以说是非常安全。“核”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是因为近些年几次重大的核电站爆炸泄露事件,对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可谓谈“核”色变,但是对于核医学的检查和治疗,大家完全不必过于担忧。我们谈到辐射就一定要谈到剂量,我们可以拿骨扫描举个例子,几乎每个肿瘤病人都可能会做到骨扫描,我们和CT做个比较,如果做腹部CT,患者可能会受到10mSv的辐射剂量,而做骨扫描对病人带来的辐射量只有6mSv,很显然低于腹部CT的辐射剂量。骨扫描有带射线的药物打入身体,给身体带来的射线量主要为打入身体药物,但药物都选择半衰期较短的。打入体内的药物,生物半衰期只有3小时,即打入体内3小时一半就没了,再过3个小时就只剩四分之一,一天以后药物在体内差不多就代谢完了,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医院和随州广播电视台
共同携手打造的《健康之窗》栏目
全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