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兰河边之河边的桩子章

引子“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庄奴的词儿啊邓丽君唱,翁清溪的曲儿呀是我最喜欢的歌。……秋风吹过,冻的直哆嗦,歌不能再唱了,四望亭大舞台落幕,要在屋里躲躲。过几天再下雪就要封河,要猫冬了这几个月的日子可怎么过?去年我哥走了,空的落儿的拿个人家开涮,写了个《我心守望》,想了想今儿开始跟我自己扯。写点个人的经历吧,桩子我又要胡嘞嘞,有人说你个平头百姓嘚瑟啥呀,给你点两个赞那就是个脸面,画蛇添足那就是过,狗尾续貂那就是多,画虎不成反类犬你还说什么?我呀说声谢谢您了,主要是得找点事做我不能闲着。六十多年的谷子,七十来年的糠,趁着还没怎么烂,翻倒出来晾晾,也许能挑出几个豆,好奇您就瞅瞅,烦了您就删哪,造一脸苞米面子就当过期的胭粉,擦在脸上我高兴,心里就快活,管咋的他是个颜色。见不得人的隐私和陈年污垢,谁也不能往出讲啊,杀人放火坑蒙拐骗我也不敢做,说点经历过的事,不伤大雅的回忆心情舒畅,少发点牢骚大部分是拜年的嗑,哎!桩子我就是图个乐,乐乐呵呵说说?说说就说说!说……!生我养我的呼兰河呀,风吹过,浪打过,浪花朵朵,河边的绿草如茵哪,那是大河套无边的原野,每一朵浪花,都曾经是一个美丽梦幻的故事,每一棵小草,都是鲜活的生命一个。浪花拍击河岸哪,浪花碎了,故事也随之消失,草儿绿了青了呀,草儿又黄了,那鲜活的生命也自消自灭。我要随着那浪花,讲出一段段曾经的故事,我要跟着那小草,把那些鲜活的生命诉说。平平淡淡的故事,苦辣酸甜的生活,坎坎坷坷的路哇,崎岖蹉跎的你我,风吹过浪打过,挺拔过践踏过,汹涌过干涸过,茂盛过枯萎过,风光过落魄过,茫茫环宇大千世界,一颗流星划过,一粒微尘飘过。滚滚红尘中有你有他有我,我们来过这个世界……!《河边的桩子》我开始啰嗦……。开篇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我的祖国,我的家在美丽富饶的呼兰河……。我家门前有条小河,河里流出多少传说,小城里出了个美女作家,为她唱过凄婉的歌。小时候常站在河边,看见那白帆片片漂过,就像兰天里的白云哟,数不尽那一朵一朵。爷爷在河边种了一块地,我爱向日葵的丰硕,秋天打下了许多瓜子,奶奶讲着故事伴随着我。河边卧着爷爷的老屋,房脊上栖着一对白鸽,瓦片就像整齐的书页,我却从未认真翻过……啊!童年的小河,你渺小又辽阔……啊!童年的小河,你流去我多少斑斓的梦,童年的小河,故乡的小河,你流过我多少梦幻的歌……。(郭自志)这是回忆童年,赞颂家乡呼兰的诗歌,自志兄的佳作。我也有美丽的梦啊!从童年时代走过。我来到这个世界,是父母生我养我。我走过这个世界,同行者很多很多。我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故事里有你有他有我。我有许多很多传说,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有的不敢说,传说就是传说。我有很多付出,多数是心甘情愿,少数是被迫。我也收获快乐,那都是亲人们的奉献,朋友们的施舍。我非常爱你们,因为你们也爱我。我离不开你们,那是我性格中天生的懦弱。我也有脾气,你来了脾气,我就没了脾气。我对谁都客客气气,因为谁都不欠你仨俩,我用微笑来善待一切……!我是一棵草啊!从来不寂寞,春风秋雨滋润,狂风暴雨折磨。我是一片云哪,在天空中飘过,自己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聚集在一起,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云开日朗彩虹七色!我叫桩子,生在河西长在河东,住在南河沿,从小到老面对着呼兰河。东岗钓鱼台西岗四望亭,像母亲宽广的胸怀和两只臂膀,呼兰河是乳汁哺育了我。一条巨龙滚动在呼兰河畔,东岗西岗是龙的两只眼睛,注视着辽阔。犹如两座桥头堡守卫着美丽的呼兰河……!啊!故乡的小河呀......第1章这是呼兰河最后的神话传说,河水冲毁了西边的清真寺,东边的钓鱼台也受到了威胁,后边大仙堂里的狐狸精不干了,去呼兰河里找老鳖(老王八精,河神爷),两人互不相让闹到法庭,原告是个白衣秀士侃侃而谈,被告席上站着耄耋老者也挺能说。当年建恒积仓是为生存大计,后来建南大营是保家卫国,如今是结核病防治院,你呼兰河走南道吧。经调解双方讲和,钓鱼台下水流漸漸小了,滚滚波涛由西边向东南流过。呼兰河,从大山中走出,弯弯曲曲围绕着呼兰小城大半圈,向东南流着。旧时小城就叫呼兰河,沿河东西各有一个高岗,东岗前清时是粮仓,叫恒积仓俗称南仓,仓周围的地方叫仓下。民国时期,石得山,马占山,二山将军在此驻军叫南大营,医院叫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院(简称疗养院),结核病防治所。院内古建有文庙,大仙堂,石公祠和钓鱼台,站在钓鱼台上,对岸是一望无际的大河套,绿野丛丛天空辽阔,脚下是林木葱茏,呼兰河碧水清波。民国时候经常在这里开运动会,城里的党政机关学生在这里跑赛拔河。西岗丰草长林,民国时建成了公园,有俱乐部,图书馆,昭忠祠。伪满时期建了英灵塔和日本神社,光复时被愤怒的群众推倒了,现在就剩下了个基座,留下的日本和尚宿舍在八十年代也拆了。老百姓管这里叫花园子,里边有棵百年仙人掌,动物园里有黑瞎子,狼,狐狸,猴子,羚羊,各种鸟类,最美的是孔雀。那黒瞎子就是熊,它爱吃鱼呀,飼养员给它鱼它会用爪子接。地标建筑最美的是四望亭啊!八角木质榫卯结构,站在亭子上能看到大十字街,十字街正中矗立着一座方形尖顶木塔,木塔上镶嵌着四个大高音喇叭,每天向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广播。东岗西岗的边上各有一条水沟流过,都建有木桥,西边的过了桥就是公园,东边的过了桥沿河走不远就是结核病防治所。两岗之间是城区大十字街通南北,南到南河沿北到北烧锅。东西都有二道街,西有三光庵,清真寺,净土寺,东有萧红故居,龙王庙,龙王庙后改做建设小学校,现在叫萧红小学。大十字街往东有个天主教堂,双塔耸立。再往东走八里地是火车站,乘火车四通八达走全国。那时候汽车几乎看不见,大街上走的是马拉的花轱辘大车,你要是有俩子儿想摆阔,倒是有几辆高头大马拉客的“斗子车”,我小时候表姐出嫁在“厚德福”办席,来回接娘家客(qie)我坐过。大街路两边有阳沟,盖着阳沟板,人在板上走,阴天下雨,那雨水顺着阳沟流入呼兰河……。第2章那大街两边阳沟里排出来的雨水,直接流入了呼兰河,呼兰河里的水,年年涨年年撤,时大时小,涨大水的时候,站在河边往东边南边西边一望啊,那是天连水水连天白亮亮一片,脚下好像是个孤岛,涨水小的时候只是涨水了,瞅着河面比平时宽了许多,水混的像泥浆一样,漂过去好多上游的东西,腐烂的木头和草,可它就是没出“槽”。时大时小的水年年冲塌了河涯子淹了河边的草,哎,你说老天爷他怪不怪?今年淹了“蓼吊子”明年就可能长出“水稗草”,后年有可能是“水蒿子”或者是一大片“香蒿”,他年年不重茬年年换样,还一年更比一年好。撤水过后留下了深浅不一大大小小的水泡,小鱼,小虾,小蛤蜊,你就抓吧,捡吧,乐趣不小。我们当年是一群啥也不懂的小姑娘,小小(男孩),仨一帮俩一伙,在河边的野地里戏耍玩儿闹疯跑。有一天在河边捞小蛤蜊还吓了一跳,河面上突然蹿起一条小鱼,一条大狗鱼冲了出来,把小鱼叼在嘴里,那大狗鱼它用力过猛,冲到了岸上乱扑楞,我们吓得边喊边跑,喊来了大人抓走了。夏日里采野花掠青草,捕蚂蚱,抓蛤蟆,逮蝈蝈。蝴蝶飞,“螞螂”绕,天上地下真热闹,撅了根柳条子追着蝴蝶跑,来回划拉叫抽蝴蝶,那螞螂也叫蜻蜓它是飞行高手,我们小孩轻易是抓不着,你得找一根带杈的长柳条,那杈上滚上蜘蛛的网,看见它落在哪儿了去粘它,它往起一飞粘住了。蝴蝶有白的黄的花的,大的好看叫“螞莲”,那大螞莲抓住了,哥哥姐姐们要,放在相框里好看,夹在书里当书笺,还互相攀比着觉得自豪。抽下来的蝴蝶粘住的螞螂,都留给一个放猪的小姑娘,那小姑娘拿着一根小棍,赶着一头大黑猪,天天上午必到,和我们玩儿的挺好。小姑娘红红的脸蛋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却看不见笑,她说她有个后妈,亲妈死的早,回去还有很多的活等着。那猪在野地里拱地皮啃野菜蹚啷草,吃饱喝得了滚一身黑泥巴叫“打溺”,躺在暖阳下睡觉,为的是防蚊虫瞎虻叮咬。那猪睡醒了伸了个懒腰,这时候听见了长长的汽笛声,抬头看见疗养院锅炉房顶上大烟囱白烟冒,是晌午了,医院大夫该休息了,病号要吃饭了,小姑娘赶着猪走了,我们也散去回家了。那白烟那笛声能传的很远很远,河里打鱼行船的,野甸子里割草放牛羊的,田间劳作路上的行人听到看见了,就知道了时间都拿它当钟表。这时候你会看见许多大孩子,挎着筐子夾着袋子拿着铁钩子往疗养院高坡底下跑,都去捡煤核回家烧火做饭,笛声过后锅炉房的炉灰往坡下倒……。第3章冬天过去春风来,呼兰河开了。五月份水太凉不能下河洗澡,那年五一节还真洗了一回,冻得受不了。那河边也有玩儿的闲不着,先是沿着河边捞蛤蜊,小蛤蜊河边有的是,大的在深水里你捞不着。蛤蜊平时在水里,它要经常到岸边来见光透气,在泥沙走过的路上留下了弯弯曲曲的道儿。它走到岸边透完气一头扎到泥里,它觉得在泥里安全了可它留下了道儿,顺着道儿的终点用手一扣,出来吧,你往哪里跑!要是捞的少,玩够了还扔回河里,捞多了就撬开壳取出蛤蜊肉,用木棍把肉打软了,煮熟炒韭菜吃着也挺好。天再暖和暖和就能下水了,先用两只脚在河泥里踩呀,越踩越粘越踩越稀叫“踹大酱”。要是有干一点的泥也能玩儿,叫“公鸡母鸡摔泥炮”,一人一块泥做个窝问对方“公鸡母鸡?要不要?”窝朝下摔下去看谁摔的窟窿大,互相补泥,玩儿来玩儿去就是听一个响,所以叫“摔泥炮”。那时候两小无猜,童心纯洁无比,头脑简单,有了好玩儿的互相换了,还“拉钩上吊,死了不能要。”有时候堆个小沙堆,上面插根棍儿,玩“石头剪子布钉缸锤”,谁赢了谁先扒走沙子,你一把他一把互相轮着扒,谁扒倒了棍子今天夜里谁尿炕,你说着笑不着笑。转眼到了六七月份我们能洗澡了,脱光了衣服就往河里跳,今天扑腾明天泡,不知不觉就会水了。河沿的孩子浑身晒的黑黑的,比谁的水性好。潜水就是扎猛子,踩水是立着,側泳叫“扛水”,仰泳叫“打漂扬”,两只胳膊轮番划水叫“甩水”,那可不是自由泳,因为你的头没在水里猫。最好学的是“狗刨”(鼓泡),就是太累呀可你也淹不着。常言说“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就是因为你是“半啦磕叽”功夫不到。那年涨大水,水进了屋里,院里有个房子叫前屋在水里泡着,我游进了前屋去看有啥奥妙,哪知道一口水缸立在水里,我游着游着,双手碰缸沿,一滑,一头扎进了水缸里,小命差点让它给我报销。淹了房子也淹了园子里的“秧棵”,茄子黄瓜都淹死了,剩下几棵向日葵,光秃秃的在水里站着。水撤了菜窖里留下了几条鱼,下菜窖里抓鱼这回它可没有地方跑。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不能去河里洗澡,岸上也没了花草,呜哇嘡过家家做新娘,当新郎,娶媳妇玩,两个小小子双手互相一抓就是花轿,薅点野菜剁吧剁吧就是酒席,我们还能入洞房生孩子呢,要问咋生的?对不起,不能告诉你,摇头摆手不知道……!第4章月朦胧鸟朦胧,童年的故事童年的梦,朝霞红晚霞红,河边的故事河边的情。这一年是春暖花开草儿青,柳榆浓绿又秋风,没看见那放猪的小姑娘影。几年后我大一点了,街里一晃而过好似她的身形,是不是她我弄不清。一年又一年碰见过几回,似曾相识不确定,你不能去问哪,“你放过猪吗?”好说话的人家不勒你,勒你的说没放过,散了我童年梦幻的歌,碎了我童年美丽的梦。不好说话的“你耍流氓呀?少他妈的撩骚,滚犊子你个神精病!”秋草黄,秋水寒,秋天到,年年起秋风,一天比一天凉,一天比一天冷,河边有了冰碴叫占边,一点一点往里冻。北风吹大雪飘千里冰封,流儿急的地方叫清沟,就是不冻,人在冰上走可要小心慢行。封河也叫碴河,有文碴和武碴,煞冷时河里跑的冰排冻到一起叫武碴,慢慢封冻的叫文碴。那文碴河冰面溜平,吃水要凿开个冰窟窿叫冰眼,一跐一滑河里取水挺费劲,可水倒是清凌。呼兰河封冻了我高兴啊!抽冰尜,打出溜滑,玩爬犁,还有人滑冰。爬犁都是自己做,木头方子用钉子钉,底下镶上铁条,人在方子上边坐,两手拿釺子往后支,它就往前行。最威风的是有人站在爬犁上,两腿中间夾一根长杆子,杆子头上镶一个釺子,用手往后支还能左右控制方向,能快能慢自由自在行。玩儿累了玩儿渴了还能喝汽水呀!你不信那?我说给你听听,河底的沙泥里常有气泡往上升,封冻了那气泡儿一层连一层,冰冻多厚泡儿不断还一层连一层,你渴了在冰面上找个泡儿一敲,呲呲响啊,水儿顺着气泡往上升,你就趴在冰面上吸吧,裹吧,新奇解渴,冰凉干净。河封了,河两岸的路却通了。春夏秋行人车马过河要靠船摆渡,这回可方便了,大车小辆满载着货物冰上走,送公粮的车扬鞭催马冰上行。最盼那拉甜菜的马车坡上坡下过,花軲辘马车它颠簸呀,颠掉下来几个甜菜疙瘩落地上,捡回来两个切成片烀啊烤啊咋吃都行。刚封的河是横碴儿冰薄,开河时是立碴儿的冰松,车马掉到水里叫“砸漏子”得找人往出整吧,哎!春夏秋冬路难行……。第5章我父亲给老郭家攒棺材,棺材上画的是二十四孝,堂前戏耍,王小卧鱼等等,我知道故事的内容,这些个故事爹妈常讲给我们听。那棺材天(盖)上画了一条龙,吞云吐雾左盘右绕,迷幻了我的神经。听说那龙能上天入地,行云播雨电闪雷鸣,五湖四海归他管,各地建有龙王庙,后来知道了,他是我们中国人的图腾。小时候盼过年,一是能有点好吃喝,二是正月里看“船会”(航运社)耍龙灯。那龙灯的眼睛里还装了灯泡,敲锣打鼓吹喇叭,聚聚连连身子拧,我拍手叫好啊,黑天半夜跟着看,不怕手脚冻的疼。那画匠墨笔打底水彩金粉描,我在朝鲜学校垃圾堆里,捡了一根儿蓝色的蜡笔,回来就往墙上整。大人没管反说好,我来劲了,家里有小人书啊,照葫芦画瓢画疯了,画天画地画山画水,画花画草画飞鸟鱼虫。我父亲给我买回一本动物画册,开阔了我的视野。可我干啥没长性啊,看啥都好奇,啥都要打个问号,见什么学什么不着摇性(正形)。先学上树爬墙,后学上房掏鸟,接着学偷盗,东家一头蒜,西家一棵葱,偷东家盗西院,光天化日去商店偷瓜果梨桃大枣花生,慢慢上了道,三偷两偷被人盯上了,抓一把菇娘,它带皮有响啊!抓住了教训了一通,知道错了这条路行不通。这玩意儿不好从此拉倒,开始学好再把别的整。进屋跟小姑娘们学歘嘎喇哈,搬针儿最难放弃了一边扔。到院子里和大伙送瞎子玩,谁当瞎子啊?抓阄拍号,站一排查数“红布绿布,纱蓝市布,马蹄马脚,开门就跑”,就是你了,蒙上眼睛。“送瞎送瞎,一送送到南洼”,往坑里一推回头就跑,大伙憋着不能笑出声。说到送瞎子玩儿呀,南河沿还真有个瞎子,叫宋瞎子。那卦算的灵,能掐会算有道行,老家在东边宋家窝堡住,在街里算卦是个营生。他一算一个准儿,能算出你啥命,算你有难你得逃,说你有祸你得躲灾星。有个光腚娃娃叫常山,领着他走街串巷叫“牵瞎子”,攒了几块钱留着交学费上学用……。第6章再就是玩老鹰抓小鸡,也叫扯拉拉尾(yi3)儿。孩子们嘴里头叨咕着:“一升稻,一升米儿,耗子出来嗑瓜子。”一个大孩子张开双手,护着身后一个扯着一个,沥沥拉拉一帮小孩,不能让老鹰抓住呀!老鹰抓去一个你就输了,你去当老鹰他当老抱子(母鸡)。还有一种玩儿法现在见不到了,那是真较劲哪,一帮小孩子平分成两伙,远远的相对而站着,互相手要扯的牢绷。这边喊话那边接话,(甲)雉鸡翎,跑马绳,(乙)马绳开,打发小姐送信来,(甲)要哪个?(乙)要红英,(甲)红英没在家,(乙)要你们亲哥仨,(甲)亲哥仨做买卖,(乙)要你们炕头老奶奶,我们要XX。。。,被要的那个人要去冲阵,冲开了带回一个,冲不开留下喽,最后谁多谁少定输赢……。更激烈的玩儿法可见不着了,叫骑高丽马,也平分成两伙,小的孩子骑在大孩子的肩上,双方互相混战,小孩子互相往下拉扯,那拉扯的是人仰马翻哪。这两种玩儿法都有实战意义,我们小时候从中得到了锻炼。那时候你说怪不怪,也没看着谁把谁摔坏了,小磕小碰不用道歉,真受伤了也没人找你治疗,说几句气话拉倒。再就是玩各自为战了,各自搬起自己的一只脚,互相撞啊,看谁撞倒多少,自己不倒是英豪。呼兰河边上都是沙滩哪,孩子们在沙滩上打闹,翻跟头打“车辘轳”把式互相摔跤。四只胳膊抓在一起叫支架子,脚底下使拌子把对方摔倒。那时候真打架都是互相争吵,撸胳膊挽袖子伸手的少,吵急眼了互相攥拳“磕杵子”(互相磕拳头)骂脏话,抱在一起薅头发扯衣领子,有人拉开了,互相骂骂咧咧的走了。再见面了,这个说:“~大脑袋~大头,人家买马他买牛,人家高粱打八石,他家高粱打一鸡巴头。”那个说:“那小孩没招呼你,招呼南边大虾米,扒拉扒拉还是你。”该玩玩,该闹闹,玩着闹着打着长大了,哭着笑着喊着叫着成朋友了,稀里糊涂,傻了吧唧,等着明天去上学。第7章那时候妈妈怕孩子小,我九岁才上学,能查二十个数学校就要。家住在南河沿归幸福街道,我上了幸福校,幸福校原先叫第二初等小学,设一年到四年级俗称二初校。有五,六年级的学校叫完全制高等小学简称高小。那时候上学读书的少,高小毕业生他就是个宝,毕了业哪儿都要,工作好找。一九五八年幸福校也完全制了,我也报了名,户口上写的是王玉祥,和别人重名了,就改叫王玉春了。学校坐北朝南两趟大瓦房,房前是个大操场,有个木制大滑梯挺高。操场的南边是一条道,道南也有几间教室,两趟并排草房一趟东厢房,前面又是一座大瓦房挺宽敞。那瓦房前还是道啊,有个军属豆腐房,豆腐房前面是粉厂,粉厂收土豆子做粉条。一拉溜都靠着西河沿,往南是航运社,那时候叫船会,旁边就是我的家。家门前是呼兰河,那时河上还没有桥。公路是土道,铁路远,水运便宜装货多,仓库货场大船停靠,白帆点点那时候真热闹。学校的后边还靠着一条道,道北是三光庵住着尼姑女和尚,我老整不明白,管它叫三姑庵,善男信女香烟缭绕。共产党破除封建迷信但尊重宗教,初一十五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七月十五撒河灯那是鬼节呀,那灯儿随波漂动流到下游去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佛祖的生日更热闹。四月十八那天是正日子,善男信女最多,天不亮缕缕行行都往那儿跑,焚香朝拜,积德行善放生的是鱼和鸟。你积了德,捕鱼抓鸟的发了财,可倒霉的是那些鱼和鸟,它们招谁惹谁了,为谁把罪遭?鸟放了飞不动掉在河里,鱼放了下游打鱼的人在那等着。学校东边是个大院曾经是党校,光复前是净土寺,当年有法会呀,车水马龙风光过,买卖家为发财,富家主要添膘,当官的想保乌纱帽,递帖子上红包,粮食麻袋装,豆油成桶倒。光复后共产党来了,驻军扒了庙,剩下座藏经楼当仓库,现在是兰河明苑小区,高低层居民住着。往西走几步河崖子又陡又高,长着三棵松树,当年是清真寺院里呀,大水冲,年年塌陷,清真寺迁移了,那三棵松树后来也没了。河中心有个滩涂像个岛,水深流急叫夾心子,上面长着草。“大跃进”农业灌溉,在那挖了一条人工河,泵站抽水把水位提高,公园里挖了一道水渠,破了风水去浇地,不知道增产多少……。第8章那是五八年的秋天大清早,我姐领着我们前后院一帮小姑娘小小子去学校报到。半道上要经过城隍庙,那年是大跃进哪,城隍庙前种了一大片水稻。我好奇呀,一脚踩进去鞋湿了。提起鞋呀可有说道,那年月胶鞋得花钱买,皮鞋是高贵的东西,穿布鞋的多,都是自己的母亲造。男孩子的鞋是圆口的,女孩子的鞋是方口的。书包也有区别,男孩子背的是黄、黑、蓝三种颜色帆布做的,长带斜挎书包。女孩子挎的是带菲子边的,双带儿花布书包,等到中学的时候,男女生才可以背一样的了。那时候男生上衣兜别管钢笔,白布衫蓝裤子梳分头,手里拿着书和报。女生梳两根大辫子,扎着蝴蝶结,穿一件布拉吉,靓丽时髦。这说的都是高年级,我们这帮小嘎豆子,穿的那是花里胡哨。第一年的班主任姓吴,是我家邻居,岁数不大人挺好,和“小九鸣子”(郭玉鸣)她姐熟悉,让九鸣子唱歌还从座位往出抱,唱完了让大伙拍手叫好。那时候刚解放社会治安好,胡同连胡同没有拐骗“拍花”的,车马还挺少。听说“拍花”的手里拿着药,照你脑袋拍一下,你就迷糊被他拐跑了。那时候,上学不用接不用送,仨一帮俩一伙,一早一晚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自己上学自己回家,大人很少把心操。那时候,学生多教室少,分上下午两班,下午班回家晚怕过那城隍庙。老邻居韩景龙有高招,书包带往上调,那书包带上有个铁头,走起路来它敲打文具盒呀,一迈步一梆噹,听响数数啥都忘了。上学入队戴上了红领巾,要带的东西还真不少,学校要求五带,戴红领巾,戴名签,戴口罩,带手绢,带茶缸,一样不能少。那名签呀我记得牢,一寸多宽二寸多长一块白布,长方形大戳子往上一印,印的字是,呼兰县幸福小学校,姓名,年,班,填上你的名字和年级,缝在衣服左边胸前挺骄傲。后来换衣服不方便哪,改成铁片包塑料透明膜,后面有别针了方便了……。第9章秋天过了冬天到,下雪了北风呼啸。我妈找了个黄呢子棉帽,改了一下给我戴上,我嫌乎破旧砢碜怕同学们笑,没戴哭着出了门,半道上耳朵冻的受不了,跑回来戴上去了学校。到校一看,还真就数我的好,同学们戴的什么狗皮、猫皮、兔子毛、栽绒的,啥样帽子都有哇,哪家的日子都差不了多少。五六十年代平房多,就数疗养院大楼高,虽然也就三层,可它烧锅炉有暖气呀,剩下的家家户户烧火炉子也包括学校。老师和学生们都冻手又冻脚,没招了,老师说上课可以跺跺脚。手一冻就不好使呀,夹着铅笔写作业,歪歪扭扭往纸上描。下课了学生们都往外跑,阳面背风处大伙儿在一起“挤香油”,玩的呜嗷喊叫。抽冰尜,打出溜滑,又蹦又跳。拿着篮球隔着人接传叫“揦”,你抢我夺满操场跑。打躲避球的是女生。男生一个人踢毽子大伙接呀,那毽子都是自己做,在大钱儿窟窿眼儿里塞上鸡毛。后院里庙上的姑子死了叫圆寂,人家不埋呀,在河边上架起了木头柈子用火炼,诵经超度,吹笙管笛箫。我们一帮小学生去看热闹,大火熊熊没烧尽,烧焦了烤糊了,那人肉的味道还真是头回闻着。想起了那一日我们几个去把师父认,那老姑子说:“孩子你们太小,好好上学别开玩笑。”我说:“我还想出家呢”。她说:“佛门净地不打妄语,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实不可解谁能耐得了这寂寞?”阿弥陀佛,我们回家了。到如今李宝库在自来水公司退休了,蔡和田见过几回,刘志国去世了,就剩下个聂军没事和我俩胡侃神聊。放寒假了,老师留作业,编联络网,有事互相通个信儿人好找。大棉裤二棉袄,旧的多新的少,哥穿过给弟,姐穿完给妹留着,因为没钱买还要布票。流出来大鼻涕用袖头子抹,哭出来的眼泪也用它擦了。脚上穿的是胶皮底的棉靰鞡,里边絮的是乌拉草。手冻肿了脚冻裂了,抹点蛤蜊油冻伤膏。冻伤了的地方他刺挠啊,我妈熬辣椒秧,茄秧水给我洗。那年月浆洗的被褥凉啊,晚上我妈给我捂,早晨棉袄棉裤凉啊,我爹给我烤……。第10章大麻子有病二麻子瞧,三麻子买药四麻子熬,五麻子挖坑六麻子埋,七麻子坐炕上哭起来,八麻子问他哭什么?九麻子说,大麻子死了你个老十麻子干啥还不来!那时候这就是儿歌呀,这就是流行的风。玩弹弓打鸟,弹琉溜,搧啪叽,磕碴,踢马掌钉,走五道,憋死牛,推铁环,甩鞭子,玩飞机刀上天空。弹弓不说了,现在市场里还能看到。啪叽就是一张张小画片,花鸟鱼虫,文臣武将,好风景印在彩色的硬纸板上像扑克一样。搧啪叽搧的就是风,把有画的一面扣在地上,手里再拿一张去搧,搧翻过来你拿走,翻过不来别人再搧,或输或赢。马车多马就多,马要挂马掌,铁打的掌儿用铁钉钉在马蹄上,那钉叫马掌钉,磨秃了的换下来我们捡着,互相用脚尖去踢论输赢,看谁赢了多少个马掌钉。那时候,家家户户有水缸酱缸泔水缸,缸碎了,碴子有用,小块的缸碴子放在地上画的框里,那个框叫“城”,大块的拿在手里对准小块的扔,把小块撞出城,撞出几块赢几块,这叫“磕碴”,输了赢了比谁能。地上画一个四方的城,对角画两条交叉的线,每人两个“子”先走后走,走不通憋死你叫憋死牛,玩着也行。方框的城里横竖画三道线,平均出十六个方格,像个简单的棋盘,每人五个“子”,叫走五道(走五股道)看谁玩的精。手里拿一根皮鞭子甩出啪啪的声听响儿。一个铁圈子用一个铁钩子推着走,任意骨碌任意行。木片儿削成螺旋桨,中间有棍做轴双手搓,螺旋桨会飞在空。弹玻璃球叫弹琉溜,也各放一个“子”在城中,远处画一条线叫杠,各拿一个玻璃球叫“马头”对着杠扔,过了杠淘汰,不到杠也不行,离杠近的先在杠处对准城里的“子”弹过去,瞄准打出“子”多少赢多少,人家的马头打了你的马头,你输个溜空。还有一种玩儿法叫“弹坑”这坑弹到那坑,看谁弹的坑多坑少论输赢,男孩子玩了个够了,还有谁都能玩儿的,不分男女生,那就是用纸叠手工,叠衣服叠裤子,叠只小船水上行,叠一艘军舰真好看,叠个飞机扔在空,叠个相机照个像,叠个钱包还真实用,叠了一个东西叫东西南北,叠只小鸟翅膀能动,叠个小兔子身体胖,叠个葫芦一吹像灯笼。女孩子们爱跳猴皮筋儿,伴着那欢快的动作还有歌呢,明天唱给你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tjyy/1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