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的朋友, 皮肤 早产儿越早产则皮肤越薄嫩、组织含水量多、有凹陷性压痕、色红、皮下脂肪少、肌肉少、胎毛多、胎脂丰富、指甲短软、足跟光滑。 头部 毛发少儿短,呈短绒样、头较大,囟门宽、耳壳平软与颅骨相贴。 胸腹部 胸廓软、乳晕呈点状、边缘不突起、肋骨软、肋间肌无力、吸气时胸壁易凹陷、腹壁薄弱,易有脐疝、乳腺小或不能摸到、腹部较胀。 生殖系统 阴囊发育差,男性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性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 保暖 保暖是减少早产儿死亡的最重要措施,室温应保持在26—28℃,湿度维持在55%—65%。 宝宝体温应维持在36—37℃之间为正常,触摸手脚指(趾)端暖和,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吃饱了能安静入睡为正常状态。 夏季可经常用湿拖把拖地。 冬季在室内烧一壶启盖的沸水,充分的湿度可避免呼吸道粘膜的干燥。 过度保暖可发生高热甚至烫伤,热水袋的水温50—60℃,不能用沸水加入,也不能让热水袋直接贴挨宝宝的肢体,要隔被放置。 沐浴 克左右的早产儿,早几天采用油澡(用消毒的植物油擦掉胎脂),以后可用温水浴。 过多的操作及搬动易使疲劳,增加心脏负担和消耗热能,还会引起吐奶甚至颅内出血。 因此,动作应尽量轻柔。 居室卫生 由于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要求居室卫生清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20分钟。 测体重 每周可测体重1—2次,如体重不增,应请保健医生协助查找原因。 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差,所以,应尽量减少探视。 对患呼吸道感染、发烧、腹泻、皮肤感染等疾病亲属的探访,要婉言谢绝,不让其进入早产儿的居室,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定时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保证良好的睡眠周期 改善环境 用毯子或其他覆盖物为孩子挡光,暗化室内光线。 在孩子周围尽量小声,孩子的床置于安静处,远离电话等装置,特别是孩子睡时,远离他们说话;轻关门,轻拿轻放物品;监护仪报警声随时调整至合适音量。 保持合适的睡姿 让宝宝尽量像在子宫里的姿势。 可以为宝宝铺好1个小窝,毛毯或布放置四周,让四肢弯曲,双手置于脸前,折好的布片放在胸下会让他觉得有安全感。 如果仰卧,可使其手臂弯曲,手置胸前,双腿有支持,确保其最佳的姿势。 学习适应孩子,使其镇静不哭 帮助宝宝轻抚他的脸,或让他握着你的细手指,或吮服;轻抱轻放,动作尽量轻柔。 如果必须使用包裹,则让他的腿弯曲有依靠,这会让他更舒服,有安全感;用你的手掌轻按宝贝的胸或背,会令他平静。 其他 1、早产儿吮吸力气不足,应耐心喂养,一般出院初期,一次喂奶多是需要30~40分钟。 2、医院追踪检查及治疗,如:视听力,黄疸、心肺、胃肠消化及接受预防注射等。 3、早产儿喜欢被襁褓包起来,注意襁褓的布料一定要柔软无刺激性,头部绝不能包起来。早产儿的营养 乳品的选择 早产母乳喂养是首选。 出院后过渡期使用配方奶粉。 母乳不足时选择混合喂养。 营养素的补充 维生素D 早产儿生后每天应补充维生素D~国际单位,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铁剂 早产宝宝的铁储备不足,容易发生贫血,直接影响到体格和智力发育。 早产儿生后2周需开始补充铁,每天每公斤体重2~4mg。 需要注意的是,钙和铁和奶是不能一起吃的、钙和铁也是不能在一起吃。 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帮助早产宝宝改善便秘、大便次数过多等症状。早产宝宝的预防接种 由于早产宝宝出生时体重低、情况不稳定,大多数不能像足月宝宝那样生后马上打预防针。 如果出院后体重达到5斤,应尽快去社区保健接种乙肝疫苗。 而卡介苗要去当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接种。 在宝宝一岁以内要接种的疫苗很多,一定听从保健医生的要求按时接种,预防各种传染病。早产宝宝的早教训练 早产宝宝由于出生时未足月,活动能力和身体发育都较足月宝宝低一些,所以早产宝宝的体能训练方法也与足月宝宝不同。 由于早产宝宝的身体各项发育未完善,所以在训练早期体能时要注意幼儿本身的能力和条件,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不能强行实施。 肢体上 在肢体发育上,家长可以帮助宝宝每天做一些简单的体操,活动宝宝的四肢,慢慢的让宝宝配合,养成习惯。 给宝宝做体能训练,还可以降低幼儿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生。 触觉发育上 在触觉发育上,家长要坚持抚触,不仅能安抚宝宝,还可以可以锻炼孩子的活动能力。 视觉发育上 在视觉发育上,家长要注重宝宝的视觉刺激,让孩子多多观察、接触周围的物品,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主动去接触、抚摸。 接触不同物品会让宝宝有不同的感受,有利于宝宝认识、了解更多的事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