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SPECT病例大赛入围作品分享41

生姜水能治白癜风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6931.html
来源:MIVCLUB

本期病医院分享的SPECT在I治疗甲癌多发转移中的应用病例,欢迎大家转发观看。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47岁,咳嗽咳痰1月余,无腰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无发热。

胸部CT+腹部增强CT:

两肺大量小结节,两下肺门区结节,考虑肺转移瘤可能大。

双肾多发稍低密度灶,右肾最大为1.3×1.4cm,左肾最大为1.4×1.6cm,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图1),考虑肾癌可能性大。

腹腔、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右下颈部、纵隔淋巴结钙化。

图1a、b为CT平扫,箭头示左肾及右肾最大病灶,c、d为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

实验室检查:

血清TSH:5.43mIU/L(0.55-4.87),Tg:ug/L(3.5-77),TgAb:U/L(0-).

既往史:十余年前因甲状腺肿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不详。

结合患者既往有甲状腺手术史,现肺部多发结节、双肾占位、血清Tg明显增高等特点,考虑肺部结节、肾占位为甲状腺癌转移可能性比较大,遂行I全身及局部断层显像。

检查方法

患者口服I5mCi,分别于24h、72h、h进行全身平面显像+局部断层融合显像。

显像条件:使用高能准直器HE。

全身平面显像:10cm/min;

断层显像:30s/view,共64view。

检查结果

I全身平面显像:

口服I24h后全身显像示颈部、两肺、腹部等多处核素浓聚,考虑甲状腺术后残灶及颈淋巴结转移、弥漫性肺转移。腹部浓聚灶考虑胃肠道排泄分泌,双肾未见明显I摄取。72h显像示颈部、肺部病灶未见明显变化,腹部仅两肾区域隐约可见轻度I浓聚(箭头所示),无法判断病变性质及准确部位。h显像与72h比较无明显变化。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分别于24h、72h及h行双肾区域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测量肾脏肿瘤(T)与正常肾脏组织(K)及周围软组织本地(B)的比值:

右肾占位:

左肾占位:24h图像可见双肾轻度摄取I,双肾最大肿瘤与正常肾组织摄取I无明显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正常肾脏组织放射性逐渐降低,而双肾最大肿瘤病灶内I远高于肾脏及周围组织本底,T/K、T/B比值也逐渐增高。24h、72h、hT/K、T/B值见下表:通过I延迟断层显像,考虑甲状腺癌术后残灶及颈淋巴结转移、弥漫性肺转移、双肾转移。

诊疗经过

患者完善检查后行颈前肿物切除及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左侧颈内静脉被肿瘤包裹,且已基本闭塞,无法与肿瘤分离,随予以切断结扎;清扫VI区淋巴结5枚,左IV区淋巴结1枚,右Ⅲ~Ⅳ区淋巴结7枚。术后病理示:淋巴结结构破坏,内可见乳头状排列的肿瘤细胞,细胞异型明显,浸润性生长。VI区及左IV区淋巴结各有1枚见乳头状癌转移,右Ⅲ~Ⅳ区7枚淋巴结考虑反应性增生。

病例讨论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按照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其中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分化良好,约占甲状腺癌的90%。乳头状甲状腺癌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而滤泡状癌常会发生肺、骨及其它部位的远处转移[1]。甲状腺癌肾转移罕见[2],常表现为单侧肾转移,也可双侧肾转移[3,4],英文文献报道仅20余篇。由于甲状腺癌肾转移诊断困难[4],临床上会误将其当作肾原发肿瘤而行手术治疗,导致患肾被部分或完全切除,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5]。而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肾转移灶,尤其是多发转移灶,首选I内照射治疗。通过I内照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病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因此如果能及时得到确诊,大部分的甲状腺癌肾转移患者就能避免肾脏肿瘤摘除手术,既保全了肾功能,又降低了医疗风险,同时还最大程度地节省了医疗成本[6]。通过低剂量ISPECT/CT延迟断层融合显像,本例患者在术前明确诊断甲状腺癌双肾转移,拟在甲状腺手术后行I清甲及清灶治疗,避免了肾脏肿瘤摘除手术。I是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特异性显像剂,能被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癌组织摄取,常被用于诊断甲状腺癌及远处转移灶。但用于鉴别甲状腺癌肾转移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I会经过肾脏排泄,而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肾转移病灶也会摄取I,常规进行的24小时显像对两者难以鉴别。相关研究[7]提示,其它肿瘤组织细胞代谢I的速度远慢于肾脏排泄的速度。肾脏转移灶是否也具备该特点呢?本例通过对口服I后24h、72h、h显像及T/K、T/B比较,发现72h、h延迟像T/K、T/B均明显高于24h,延迟显像可以较好地发现并诊断甲状腺癌肾转移灶。I全身显像对较小的病灶常难以发现,也无法准确定位已浓聚I的病变部位,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8]。本例患者在24h全身显像图上未能将肾脏的转移灶与肠道区分,72h及h的全身显像图也只能发现两肾区域轻度的I摄取,无法判断浓聚灶的性质及其具体部位,而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较好地显示出肾脏病变部位及I的摄取程度,明确了病变性质和部位。本例病例提示低剂量的ISPECT/CT延迟断层融合显像技术能较好地诊断甲状腺癌肾转移,使大部分甲状腺癌肾转移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肾脏肿瘤摘除手术,因此对有甲状腺肿瘤病史合并肾脏占位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该技术进行排查。参考文献:[1]McHenryCR,PhitayakornR.Follicularadenomaandcarcinomaofthethyroidgland.Oncologist.;16(5):–.[2]Aieha-Maotihan,MengQing-Bin,YuJian-Chun,etal.Researchadvancesinmolecularpathogenesisofthyroid[J].ActaAcademiaeMedicinaeSinicae,,35(4):-.[3]M.Cheon,J.Y.Choi,H.K.Kimetal.“Renalmetastasisfrom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diagnosedbyI-whole-bodyscanmimickingrenalcellcarcinomaoncontrast-enhanc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xbjhwh/10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