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胸膜示意图
胸膜与呼吸运动正常人胸腔中没有气体,而有少量浆液,约3~15毫升,这一层浆液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在两层胸膜之间起润滑作用,能减少呼吸时两层胸膜间的摩擦力;第二使两层胸膜相互贴附,不宜分开,所以肺就可以随胸廓的运动而运动。因此,胸膜腔对人的呼吸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胸膜与胸液循环胸腔中的液量并非固定不变,即使正常人,每24小时亦有~毫升的液体形成,之所以没有积存在胸腔中,是因为胸膜重新吸收的缘故。液体由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并从脏层胸膜以相等速度被吸收,形成所谓的胸液循环。健康人的胸膜腔内的压力为负压。1什么是胸膜炎胸膜炎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胸膜感染或其他机制产生的胸膜炎性过程,往往伴有胸腔积液,俗称“胸水”。2胸膜炎是怎样得的胸水的循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由于全身的疾病或胸膜局部的病变破坏了这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腔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就会产生胸腔积液。引起胸膜炎的原因有多种: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胸膜炎症(结核病、肺炎);结缔组织病;胸膜肿瘤(恶性肿瘤胸膜转移,间质瘤);肺梗死;膈下炎症(膈下脓肿、肝脓肿、急性胰腺炎);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如癌症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
3得了胸膜炎有哪些表现胸膜炎病人除了有其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外,往往伴有胸膜炎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医生所观察到的有意义的阳性表现)。胸痛发病初期,胸腔内积液量较少,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彼此摩擦,产生胸痛,为剧烈尖锐的针刺样疼痛,深呼吸时或咳嗽后疼痛加重。胸闷、气短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胸腔积液量增多,将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分开,疼痛将减轻或消失。大量胸水压迫肺脏和心脏等器官,可出现胸闷、气短,随着胸水量的增多,症状越发明显,若胸水形成较缓慢,则胸闷、气短就不明显。体征与胸腔积液的量和发生的部位有关。积液量少或者位于叶间胸膜者无明显体征,积液量在中等以上者,则有病的那侧胸壁饱满,呼吸运动受限制,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积液吸收后遗留有胸膜粘连、增厚时,病侧胸廓塌陷,呼吸运动受限制,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X线表现胸膜炎因胸腔积液量的多少和存在部位的不同,X线表现亦不同。比如干性胸膜炎,只有胸膜的厚度达到2~3厘米时,才能表现为一片或一层密度增高的阴影,位于胸腔的外围部分,在改变体位时无明显的形态改变;游离积液,即胸水的流动不受限制,可以达到胸腔的任何部位,并能随着病人的体位而改变。表现为横膈影略增厚,当胸水量达到~毫升时,表现为肋膈角变钝,形成凹面向上的弧形阴影。呼吸时此阴影随横膈的升降而上下移动,如图2。中等量积液,当积液量继续增多,液面遮盖整个膈面以上时,称为中等量积液,如图3。当胸腔积液的液面之内上缘超过肺门角水平时,称为大量胸腔积液,如图4。
包裹性积液即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腔的某些部位,液体不能在胸腔中自由流动。后前位胸片表现为半圆形或梭形密度增高阴影,自胸壁向肺野突出,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常呈钝角。叶间积液可表现为肺叶间隙处有梭形阴影,梭形阴影的两尖端与叶间裂相连,液体多时可呈球形。肺底积液积液沉积于肺底面与膈之间。表现为类似于膈肌抬高。纵隔胸膜腔积液纵隔的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称为纵隔胸膜腔。发生在这个部位的胸腔积液多见于小儿。脓胸早期表现可如一般的胸腔积液,到后期往往产生胸膜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病侧肋间隙变窄,纵隔移向病侧,横膈上升。如疑为脓胸,需使用滤线器拍摄胸部过度曝光片,慢性脓胸可出现肋骨骨膜反应,表现为沿多根肋骨的上下缘有增密的条索状阴影,可为多层,以在下缘者尤为明显。当出现液气胸时,则表明有支气管胸膜瘘存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