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4日周四大咖ld

为分享淋巴瘤治疗指南更新及前沿进展,提高淋巴瘤规范化诊治水平,“大咖淋距离”淋巴瘤微课堂正式启动。第三十四期微课堂邀请医院常春康教授、中国医院贾玉娇教授、医院李颢教授、医院钟立业教授共同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CLL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CLL中的应用

贾玉娇教授

“淋”听贾教授说概述

CLL是成熟B细胞的克隆增殖性疾病,分子生物学异常包括IGHV高突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排。CLL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PCR(实时定量PCR、数字PCR)、一代测序、二代测序(WES、TGS、RNAseq)等。

一代测序

一代测序可以对基因热点区域或相关靶点进行检测,但具有一次只能检测一个片段、灵敏度有限无法检测低频突变的局限性。以SF3B1基因检测为例,该基因发生突变的区域跨越很长的外显子突变区域,无法仅通过一个PCR反应检测到;同时CLL患者的亚克隆或小克隆低于10%时也很难检测到。不同文献报道的基因突变频率有所出入,可能与使用技术方法不同、灵敏度不同有关。

IGHV高突变是CLL必需的一项检测。抗原受体基因重排发生于B和T淋巴细胞个体发育期间,重排会导致每个细胞产生不同长度和序列的基因片段,我们可通过检测抗原受体独特的V-J基因重排来鉴定来源于同一个细胞分裂产生的淋巴细胞群。在淋巴结生发中心反应过程中,新获得的(体细胞)点突变被引入成熟B细胞的可变(V)区域,该过程称为体细胞超突变(SHM)。临床上通过一代测序进行IGHV高突变检测较为成熟,当IGHV突变比例≥2%时认为IGHV高突变阳性,预后良好;而突变比例<2%时认为IGHV未突变,预后不良。现在二代测序也引入到IGHV高突变检测中,一代测序相比二代测序价格更便宜、时间更短、标准化水平较高,但一次只能检测数例,无法进行亚克隆结构和克隆多样性的监测,同一次实验中无法进行不同克隆突变变异的比较。二代测序可以弥补一代测序缺陷,可监测亚克隆结构及不同克隆内部多样性,但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对生信分析要求更高,实验室检测的标准化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代测序

二代测序核心思想为边合成边测序,相比PCR及一代测序通量高、灵敏度高、能发现未知变异,但检测周期更长。在检测应用中,二代测序主要集中于两个分子层面,包括DNA水平检测,如全外显子测序及靶向深度测序;和RNA水平检测如全转录组测序、靶向RNA检测。二代测序的流程包括样本制备、文库制备、测序、生信分析、报告分析,因此检测时间较长。在CLL中,二代测序可用于DNA靶向基因突变测序以进行诊断分型、RNA靶向融合基因测序以进行预后评估、cfDNA靶向基因突变测序以提供用药指导以及Ig/TCR重排检测测序以进行MRD监测。

-诊断分型

以MYD88基因突变二代测序检测的应用为例,年,Ngo等人首次在Nature上发表文章,使用高通量RNA测序、PCR及一代测序等方法检测发现MYD88基因在ABC型DLBCL患者中反复出现,高达39%,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位于MYD的Toll/IL-1受体(TIR)的LP突变,频率达29%。年,Steven等人在NEJM发表文章,使用WGS及sanger测序发现,90%以上的LPL/WM患者存在MYD88LP突变,而其他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供者中极少出现此突变,因此MYD88LP突变有利于LPL/WM与其他B淋巴细胞疾病相鉴别。MYD88基因越来越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yfzl/1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