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病患者如何最医院院所

3月22日上午,“院所联动远程诊疗平台”——北京诊疗医院正式启动。在这一新模式下,北京市内的结核患者在属地结防所就医院的专家号,免受舟车劳顿之苦,同时方便结防所随访患者,降低患者传染他人的几率。

大兴区结防所和昌平区结防所已经成为首批合作单位,两家单位现场通过远医院结核科、医学影像科、心脏科专家交流患者诊疗情况,共同探讨患者的诊治方案。

患者特写

大兴区的患者小张成为了新模式下第一个网络诊疗的患者。

小张是一名外企的业务骨干,经常加班到深夜一两点,也顾不上好好吃饭,高强度的工作压垮了小张的身体。几个月前,他开始出现咳嗽、发低烧的症状。但小张完全没有在意,吃了几片感冒药,又回到岗位上奋战,直到有一天,一口鲜血才让他意识到他病情的严重性。

医院,小张被诊断为肺结核,并很快开始了抗结核治疗。“现在大众看病第一个医院。其实有的时候我也明白这没有必要,医院心里踏实。”他还说,他也知道自己不应该去公共场所,但为了看病,得挤公交,坐地铁,带个口罩,又怕别人另眼看待,所以有的时候就不带了。“不过现在好了,我在家门口的结防医院的专家号了,这简直太棒了。”

“高主任您好,今儿在这里看您的号了”。高主任告诉小张:“你昨天拍的片子我看过了,病灶有吸收,恢复得挺不错的,你现在服药2个多月了,传染性已经没有了,但要坚持服药,坚持大概9个月就能痊愈了。”屏幕上,高孟秋给小张提出了治疗建议,“每天要喝牛奶,要吃鸡蛋,还要在10点前睡觉,保证自己的抵抗力。你得这个病就是因为你平时太不注意休息了,抵抗力下降所致。”

大兴区结防所所长关永春在远程会诊现场表示,以往我们通知患者就近复查,可多数患者直医院,甚至去了非结核病定点医疗单位,这样,不仅得不到及时得诊断和规范的治疗还增加了传染其他人群的几率。

现在有这个远程会诊平台,患者就可医院的专家,固定了患者的流动距离,我们也可以更好的随访患者。同时,这个模式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完善甚至重新构建医疗服务模式,让结核病患者安心的看病,有更好的依从性和就医体验,减少结核病传播。

落实分级诊疗院所联动防治

“新模式”正式建成后,北京市所有区县的结防医院建立远程门诊,通过网络视频面对面的方式为区县患者提供服务。双方还将开设远程影像诊断平台,医院的专家将帮助区级结防所解决疑难影像的会诊和报告,助推区级结防所诊治能力的提升。

此外,“新模式”还将建立新的患者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对患者进行随访服务以及健康咨询,并采用双向转诊的方式,在保障病情严重患者得到最优治疗的同时,促进病情稳定的患者在属地接受随访和治疗指导。

医院副院长、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亮表示,传统的防治模式中,医院和地区结防所信息共享存在不对等的现象,这积生了医院治疗强、随访弱,县区级结防所治疗弱、随访强的不均衡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患者自我约束的“互联网+防控”的诊疗服务新模式,来提高广大群众治愈结核病,参与结核病防治的信心,为融洽医患关系提供新的途径。而“院所联动防治结核病诊疗新模式”的诞生将能够互补双方的短板,最大程度的发挥双方优势。

未来,在区级结防所预约医院的专家号、医学影像大型检查、住院床位的预定也将成为现实,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实现县区级结防机构结核病人的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尽早康复。

来源:医院

编辑:宋子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zyzz/11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