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多学科协同
首都医科医院,专业研究治疗胸部疾病,包括肺部的肿瘤、结核病、心脏等等。
医院有一位老病号,68岁,十年前在医院确诊肺结核并接受治疗,十年后,却又回到医院。
近三四个月以来,患者开始出现胸痛,CT显示右肺已经出现了钙化。
除了出现钙化,也有一些纤维索条,这说明十年前的结核病灶还是比较稳定的。
胸痛不是结核的“锅”,那是有什么新发疾病了吗?
果然,继续查看CT图像,发现右肺下叶出现一个结节病灶。对比之前的影像资料,可以发现这是新生的病灶。
8月份发现了新的结节,12月份进行二次复查,短短的四个月,这个结节发生新的变化。
对比发现,四个月的时间里,病灶显然变得饱满了,更大了。短时间内变大,就引起医生的重视了。侯代伦教授给他安排了增强CT。
变大的结节周围有了血供,边缘发亮,中心有低密度的坏死区。
这时候,难题来了。
符合这种结节特点的病症,可能是肺结核,可能是肿瘤。究竟是肺结核复发?还是新生肿瘤?
继续分析影像。延迟期的CT观察到的结节特点是周边强化,中心出现低密度的坏死区。
影像科、结核科、肿瘤科医生们聚到一起分析。经过反复的结核证据盘查,这位患者虽然是10年前的老结核病,但现在没有结核指标阳性。肿瘤科专家认为,在这样一个肺结核患者肺部出现新生的小肿块,必须对它进行活检。
穿刺针从外围进入肿块,一直到达肿块的边缘。
穿刺针进入边缘,取出一条组织进行化验。
抽取出的组织送往病理科分析化验,最终发现这个结节是鳞癌。
经过结核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四大科室共同分析终于确诊鳞癌,并评估确认可以进行手术。这时候,就要第五个科室,胸外科介入,手术切除。
年7月,手术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患者再次到医院复查。
十年前痊愈的结核纤维灶依然存在,十年后新发现的鳞癌小肿瘤不见了。
一周后,二次复查。残余的肺得到复张。
就这样,这位老病号,经过五大学科会诊,基本上解决了肺部的病变,恢复肺部功能。
受访专家
侯代伦,教授,首都医科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
原标题:《不狡猾还能叫肺癌?隐藏得再深也得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