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症状:肺结核患者常有一些结核中毒症状,其中发热最常见,一般为午后37.4℃~38℃的低热,可持续数周,热型不规则,部分患者伴有脸颊、手心、脚心潮热感。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空洞形成或伴有肺部感染时等可表现为高热。夜间盗汗亦是结核患者常见的中毒症状,表现为熟睡时出汗,几乎湿透衣服,觉醒后汗止,常发生于体虚病人。其他全身症状还有疲乏无力、胃纳减退、消瘦、失眠、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
咳嗽:常是肺结核患者的首诊主诉,咳嗽三周或以上,伴痰血,要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肺结核患者以干咳为主,如伴有支气管结核,常有较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如伴纵隔、肺门淋巴结结核压迫气管支气管,可出现痉挛性咳嗽。
咳痰:肺结核病人咳痰较少,一般多为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常咳黄脓痰;干酪样液化坏死时也有黄色脓痰,甚至可见坏死物排出。
咯血:当结核坏死灶累及肺毛细血管壁时,可出现痰中带血,如累及大血管,可出现量不等的咯血。若空洞内形成的动脉瘤或者支气管动脉破裂时可出现致死性的大咯血。肺组织愈合、纤维化时形成的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可在肺结核痊愈后反复、慢性地咯血或痰血。
胸痛:胸痛并不是肺结核的特异性表现,靠近胸膜的病灶与胸膜粘连常可引起钝痛或刺痛,与呼吸关系不明显。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会引起较剧烈的胸痛,与呼吸相关。胸痛不一定就是结核活动或进展的标志。
呼吸困难:一般初发肺结核病人很少出现呼吸困难,只有伴有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时会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支气管结核引起气管或较大支气管狭窄、纵隔、肺门、气管旁淋巴结结核压迫气管支气管也可引起呼吸困难。晚期肺结核,两肺病灶广泛引起呼吸功能衰竭或伴右心功能不全时常出现较严重的呼吸困难。
结核性变态反应:可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类似于风湿热,主要有皮肤的结节性红斑、多发性关节痛、类白塞病和滤泡性结膜角膜炎等,以青年女性多见。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无效,经抗结核治疗后好转。
总之,肺结核并无非常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有些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如伴有免疫抑制状态,临床表现很不典型,起病和临床经过隐匿;或者急性起病,症状危重,且被原发疾病所掩盖,易误诊。
(一)X线胸片检查
肺结核是诊断肺结核最传统、方便而快速的必备检查,对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并了解病情的演变有重要价值。不同类型的肺结核均有其X线影像特征。
⒈原发综合征:典型的病变表现为哑铃状双极现象,一端为肺内原发灶,另一端为同侧肺门和纵隔肿大的淋巴结,中间为发炎的淋巴管。肺部原发结核病灶一般为单个,开始时呈现软性、均匀一致、边界比较明确的浸润改变,如果病变再行扩大,则可累计整个肺叶。淋巴管炎为一条或数条自病灶向肺门延伸的条索状阴影。同侧肺门和纵隔肿大的淋巴结,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使之狭窄阻塞时,则在肺门附近呈基底向肺门、尖端向肺边缘的三角形阴影。这种肺段或肺叶不张多见于右肺中叶,有时在右上叶前段发生。
⒉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广泛均匀分布的密度和大小相近的粟粒状阴影,即所谓“三均匀”X线征。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粟粒状阴影则分布不均匀,新旧不等,密度和大小不一。
⒊继发性肺结核:病灶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肺下叶背段,病变可局限也可多肺段侵犯,X线影像可呈多形态表现(即同时呈现渗出、增殖、纤维和干酪性病变),也可伴有钙化。可伴有支气管播散灶和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与粘连。易合并空洞,典型的结核空洞表现为薄壁空腔影,内壁光整,有时有液平,可见引流支气管;不典型的结核空洞可分无壁、张力、干酪厚壁或椭圆形,其周围可以没有或有多少不等的周围炎和纤维性变。干酪性肺炎病变往往限于一个肺段或一个肺叶。初期病变呈毛玻璃样、弥漫性的炎性阴影,其密度较一般肺炎的单纯渗出性阴影更高。在大块炎性阴影中隐约可见密度高的干酪性病灶。病变溶解后,可在浓密的炎性阴影中出现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透明区。小叶性干酪性肺炎的溶解则不明显。呈球形病灶时(结核球)直径多在3cm以内,周围可有卫星病灶,内侧端可有引流支气管征,病变吸收慢(一个月以内变化较小)。晚期肺结核可见蜂窝肺、毁损肺,常表现为两肺或一侧肺的广泛纤维性变、厚壁纤维空洞和沿支气管播散灶,可发生由大量纤维组织和肺气肿所致的胸廓畸形、纵隔移位、膈肌下降、垂位心、垂柳状肺纹和胸膜增厚等种种不同影象。
(二)胸部CT扫描
对X线胸片有补充性诊断价值。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可归纳为“三多三少”,即多形态、多部位、多钙化和少肿块、少堆聚、少增强。胸部CT扫描可发现胸内隐匿部位病变,包括气管、支气管内的病变;早期发现肺内粟粒阴影;诊断有困难的肿块阴影、空洞、孤立结节和浸润阴影和鉴别诊断;了解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鉴别纵隔淋巴结结核与肿瘤;少量胸腔积液、包裹积液、叶间积液和其它胸膜病变的检出;囊肿与实体肿块的鉴别等。
(三)其他影像学检查
胸部MRI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不如胸部CT,但可作为X线和胸部CT扫描的补充,例如用于观察合并支气管结核时气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此外,有报道称放射性核素扫描对诊断肺结核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目前缺乏对结核病灶特异性的显像剂,此法诊断结核准确性并不高,需和其它诊断技术联合应用。
折叠内镜检查(一)支气管镜检查:常用方法包括:①支气管镜直视下观察病变部位;②直视下病变或可疑病变部位的活检和刷检;③支气管镜介导下可疑病变区域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通过这些方法获取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依据,从而提高肺结核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支气管镜检查尤其适用于痰涂片阴性和伴有支气管结核堵塞支气管的病例。
(二)胸腔镜检查:有普通胸腔镜(Thoracoscopy)和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之分,检查部位主要是胸膜腔内胸膜或肺表面病变,应用穿刺获组织作病理诊断,是肺结核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纵隔镜检查:纵隔镜检查术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尤其是对诊断困难的肺结核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折叠穿刺活检技术(一)经皮肺穿刺术:对于靠近胸壁的周围性病变,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获取活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是一项提高疑难肺结核诊断率的有效手段。
(二)胸膜穿刺活检术:胸膜活检方法一般为经胸壁针刺活检,国外最常用为Cope与Abrams穿刺针,国内有作者采用改良的Cope穿刺针取得了较好效果。最近有不少作者应用Tru-cut和Vacc-cut细针进行胸膜活检。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时,此项检查有助于确诊。
折叠结核菌素试验我国以前使用的结核菌素为旧结结核菌素(OT,OldTuberculin),OT为结核菌液体培养基中提取的含结核菌体蛋白及代谢产物的物质。目前所使用的PPD(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则为由结核菌菌体制取的纯蛋白衍生物,无非特异性反应。使用时用5u(1:)于前臂屈侧皮内注射,72小时测量局部硬结反应的横径和竖径求其平均直径进行记录。如有水泡、丘疹、淋巴管炎等反应,也应加以注明。结果判定:阴性:局部硬结平均直径0~4mm;弱阳性(1+):5~9mm;阳性(2+):10~19mm;强阳性(3+):20mm及以上或无论大小伴局部水疱形成。短期内重复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可出现复强效应而出现增强的阳性结果,会误导临床诊断,因此主张在3个月内不进行重复的结素试验。
试验阳性反应表明受试者感染了结核菌,但不一定患有活动性结核病。结素试验对婴幼儿的诊断价值比成年人大。3岁以内的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素阳性反应者,应视为新近感染结核菌。试验反应强阳性可见于结核病患者或感染结核菌未发病者。强阳性人群结核病的发病率高,在未找到病变时并有结核发病的高危因素如密切接触史、需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等人群可作预防性治疗。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除了表明未感染结核菌外,还可见于: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免疫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此前结素试验可为阴性;患急性传染病、发热、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功能低下如重症结核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艾滋病、高龄等。
折叠其它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抗结核抗体、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查。血清学抗结核抗体阳性是结核病的快速辅助诊断手段,但由于特异性欠强,敏感性较低,尚需进一步研究。血常规可无变化,或有白细胞轻度增高,个别患者甚至有类白血病反应。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但无特异性。
当患者具有以下症状时,应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长期低热、咯血或痰中带血、咳嗽≥3周,经抗炎治疗疗效不佳,尤其是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或者伴有结核病好发的高危因素如糖尿病、矽肺、肿瘤、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者皮质激素者。对怀疑肺结核的患者应进行痰抗酸杆菌涂片和分枝杆菌培养,可反复多次进行;并进行X线胸片检查,必要时行胸部CT扫描和支气管镜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或(和)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合肺部病变,肺结核的诊断不难得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