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
鉴别诊断:肠克罗恩病VS肠结核,小样儿穿上马甲了我就不认识你了?
作者
马毛毛
来源
医博士
与西方相比,克罗恩病(CD)患病率较低,然而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CD病例。肠结核(ITB)在南亚地区比较常见,但确切的发病率未见报道。在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中CD与ITB有共同的特点,因此正确区分二者对临床治疗十分必要。在治好了CD时误诊为ITB,特别是使用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时对患者来讲,可能危及生命。
病例介绍
患者为18岁斯里兰卡的穆斯林女性,于9个月前出现右髂窝疼痛,体重减轻5kg。除了腹泻外无CD的表现,有结核病接触史,体格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显示回盲瓣溃疡、回肠末端狭窄,而结肠本身相对正常,这些病变均提示CD。结核PCR结果为阴性,腹部增强CT显示回肠末端增厚,结核菌素及TB胶体金实验均为阴性,X线显示胸片正常。
患者开始使用短疗程的类固醇及硫唑嘌呤来治疗CD,三倍剂量后患者反应差,随访时发现结肠镜显示回肠狭窄,考虑手术切除回肠段。刨腹探查过程中,发现回肠末端及盲肠多为狭窄,大网膜及腹膜累及,为患者实行了右半结肠切除术及回肠末端切除。
切除的标本组织学表现为干酪样肉芽肿累及肠壁全层并延伸到肠系膜及肠外脂肪组织,提示ITB(图1、2)。
图1:内肌层肉芽肿、结肠黏膜溃疡
图2:干酪样肉芽肿
未出现肠外传播的症状,对患者实行抗结核治疗(ATT),两个月后无腹痛,体重上升3kg,复查结肠镜发现恢复良好,ATT治疗的6个月后,患者完全恢复。
结论
这一病例说明区别诊断CD及ITB的必要性,对患者实行免疫疗法后,病情未出现缓解,甚至加重时,应当怀疑ITB的可能性,本案例也提示了要注意CD及ITB的鉴别诊断,不应因ITB发病率低而忽视。
医博士编译自:NiriellaMA,KodisingheSK,DeSilvaAP,etal.IntestinaltuberculosismasqueradingasdifficulttotreatCrohndisease:acasereport.BMCResearchNotes.;9(1):,doi:10./s---0.
投稿邮箱:wangzhangdie
yhbj.cn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