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香园检验时间
影响因子71.,有关寄生虫和细菌的2个病例报道登上顶级医学期刊!
南宁检验人「找虫」的故事医院罗晓成、李莎、李倩为共同第一作者,罗晓璐为通讯作者等人组成的科研团队撰写的病例报道《AtypicalImportedLoiasisCharacterizedbyRecurrentAnemiainaPatientfromChina(以反复贫血为特征的不典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柳叶刀-感染病学)》杂志上发表。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杂志截图根据年期刊引证报告(JCR),《柳叶刀-感染病学》在国际感染病学期刊中排名第一,影响因子71.,是全球公认的最高质量、最具权威的感染病学杂志。外周血涂片中的微丝蚴《广西日报》日前撰文特别介绍了该病例的详细诊疗过程。病例报道了一位49岁的男性,因反复头晕、乏力1年余入院。此前患者有多年在加纳、刚果共和国、厄瓜多尔的务工经历。入院前多次检查有不同程度贫血,曾接受4次输血治疗。近两年时间里,医院,诊断为「溶血性贫血、疟疾可能性大、重度贫血、脾肿大、慢性胃炎、华支睾吸虫感染」等,并接受抗疟治疗,但是疗效不明显,贫血依然反复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无法消除。年3月,医院后,在白天和晚上采集的外周血涂片上均可查见微丝蚴。然而确定是什么丝虫,医务人员却经历了一个多月形态学和PCR的反复基因测序,对看到的反复求证,对检验结果小心存疑,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医院,完善所有医学依据,最终确诊为是一种罕见的寄生虫病:罗阿丝虫病。医院接受了抗丝虫治疗,2周后复诊时外周血微丝蚴明显减少,6周后复诊,外周血未查见微丝蚴,临床症状消失,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外周血中运动的微丝蚴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宣布消除丝虫病的国家。对于罗阿丝虫病,我国近年来偶有输入性病例报道。其典型症状是感染者皮肤上有游走性肿块,眼部有时可见成虫蠕动,皮肤瘙痒等。但是本例患者缺乏以上典型症状。因此诊断为罗阿丝虫病并成功救治,是一例非流行区域、非典型症状的准确诊断。这其中,医务工作者对病因穷追不舍的态度是找到虫子、辨别虫子的关键。这个案例刊登于世界一流的医学期刊,为全球范围内丝虫病的诊断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记载。河北检验人「找菌」的医院检验科郑立恒主任检验师撰写的《AcaseofTsukamurellapneumoniamisdiagnosedaspulmonarytuberculosis(一列误诊为肺结核的冢村菌肺炎病例报道)》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柳叶刀-感染病学)》上发表。图源:期刊截图
文章报道一名间质性肺炎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的72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医院多次住院发现痰抗酸染色阳性诊断为肺结核,经抗痨治疗9个月未见好转,后因胸腔置管长期流脓,造成置管部位胸壁软组织溃烂入我院,再次送痰抗酸染色,郑立恒教授敏锐地发现其中的抗酸菌虽然和结核分枝杆菌十分相似,但却有细微差别,部分菌有细小分枝(图1),经培养(图2)后鉴定为耐酪氨酸冢村菌。图1:油镜下痰抗酸染色冢村菌形态特征图2:冢村菌菌落形态(箭头所示)冢村菌属属于诺卡菌科,革兰阳性、弱或不定抗酸、专性需氧的不规则杆菌,该菌属年建立,目前微生物实验室中传统的表型方法和试剂盒无法将冢村菌与其他抗酸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诺卡菌、马红球菌和戈登菌等)区分开来。国内没有冢村菌相关临床病例的报道,国际上相关文献极少,且从未见到原始标本涂片染色中此菌形态的展示,此论文在世界权威杂志首次报道了痰中冢村菌的形态特征,打破了人们对抗酸菌的固有认知,对少见抗酸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编辑:Peng
——
检验医学新媒体服务平台
心有微光丨必达远方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