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9月21日
第6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中)
三、肺炎
1.西医病因
(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2)病毒性肺炎。
(3)支原体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肺炎衣原体肺炎。
(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2.发病机制和病理 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浸润。肺泡内充满渗出物,经肺泡壁通道向周围肺组织蔓延,呈点片状炎症灶。若病变融合成片,可累及多个肺小叶或更广泛。()当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时,可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肺不张或肺气肿。
3.中医病因病机
(1)中医病因:常发生于劳倦过度,醉后当风等人体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之时,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
(2)中医病机: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不能御邪于外,邪伤肺卫,风邪束表,卫气郁闭,而见恶寒发热;肺气壅闭,失于宣达而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伤于寒邪则为白稀痰,伤于热邪或寒邪化热则见白黏痰或黄痰。邪气阻滞肺络,可致胸痛,邪热内盛,灼伤肺络,可见咯血。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内传营血,甚则邪热内陷,逆传心包,可致真阴欲竭,阳气虚脱。
4.临床表现
(1)细菌性肺炎
①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
②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两肺散在湿啰音。
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
③克雷伯杆菌肺炎: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胨状(),呼吸困难,发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
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至休克。
④军团菌肺炎: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
并发症:早期多系统受累是本病的特点。
(2)病毒性肺炎:阵发性干咳。(老幼)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严重:呼吸浅速,肺部叩诊过清音,喘鸣音,三凹征。
并发症:少见。
(3)支原体肺炎:持久的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本病的突出症状。咽、耳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
(4)真菌性肺炎
①肺放线菌病:起病缓慢,低热或不规则发热,黏液或脓性痰,痰中有时可找到由菌丝缠结成的“硫黄颗粒”,贫血、消瘦、杵状指。
并发症:脓胸和胸壁瘘管。
②肺念珠菌病:支气管炎型,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点状白膜;肺炎型,咳白色粥样痰,痰有酵母臭味或甜酒样芳香味。
并发病:多发性脓肿。
(5)肺炎衣原体肺炎:表现轻,咽痛,干咳,可持续数月。
(6)非感染性肺炎
①放射性肺炎: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出现色素沉着。
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
②吸入性肺炎:咳淡红色浆液性泡沫状痰。痉挛性咳嗽、气急。急性期双肺有较多湿啰音,伴哮鸣音。
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周围血象检查:大多数细菌性肺炎,血中白细胞总数可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通常有核左移或细胞内出现毒性颗粒。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细胞分类正常。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可正常、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增多,血沉通常正常。霉菌性肺炎可有中性粒细胞偏高。
(2)病原体检查:痰涂片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方有临床意义。可做痰、呼吸道分泌物及血培养,以鉴别和分离出致病菌株。
(3)X线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临床上检查体温呈弛张热,咳嗽,胸部听诊呈局灶性浊音区,有湿啰音、捻发音,结合X线检查等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对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肺炎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并鉴别诊断。注意与充血性心力衰竭、贫血、氢氰酸中毒、酸中毒、发热、肺水肿、肺气肿等鉴别。
(2)鉴别诊断:肺脓肿,肺结核,肺癌。
7.治疗
(1)细菌性肺炎
①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
②葡萄球菌肺炎:耐青霉素酶的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③克雷伯杆菌肺炎:二、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④军团菌肺炎:首选红霉素。
(2)病毒性肺炎:抗病毒。
(3)肺炎支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其次为氟喹诺酮类。
(4)真菌性肺炎:抗真菌。
(5)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6)非感染性肺炎:对症治疗。
8.辨证论治
(1)风寒袭肺证
症见: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
症见:咳嗽频剧气粗,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喉燥咽痛,口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恶风身热,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3)痰湿蕴肺证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黏腻,或稠厚成块,痰多易咳,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4)痰热郁肺证
症见: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稠色黄,或有腥味,难咳,咯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
(5)肺阴亏耗证
症见: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或声音逐渐嘶哑,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颧红,形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四、肺结核
1.西医病因 结核菌感染。A群:生长繁殖旺盛,致病力强,传染性大,易被抗结核药物杀灭。B群:存在于巨噬细胞内,繁殖缓慢。C群:偶尔繁殖菌,呈休眠状态。D群:休眠菌,无致病力及传染性。
2.病理 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类上皮细胞相聚成团,中央可有多核巨细胞(Langhan细胞)出现。它们能将结核菌抗原的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在其外围常有较多的淋巴细胞聚集,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为结核病特征性的病变。渗出性病变和结核结节连同原有的组织结构一起坏死。
3.发病机制结核菌素致病性可能与菌体成分中的一种类脂质有关。这种类脂质赋予结核菌强的抵抗力,能阻止吞噬细胞对其消化,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发机体形成细胞介导免疫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4.中医病因病机
(1)病因:①感染“痨虫”。直接接触,或感受病者之气,致痨虫由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②正气虚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上述病因,均能导致气血不足,正气虚弱成为痨虫入侵和发病的重要条件。但也有在感染痨虫后平时无明显的症状,一旦由于上述种种因素,诱使病情发作或加重。
(2)病机:主要为阴虚,并可导致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因痨虫蚀肺,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阴虚则生内热,阴虚火旺;或阴伤气耗,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5.临床表现、分型
(1)临床表现
①全身: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
②呼吸系统:干咳或少量黏液痰,咯血,累及胸膜时有胸痛,慢性重症时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体征():锁骨上下、肩胛间区叩浊,咳嗽后可闻及湿啰音。
(2)分型
①原发性肺结核:上叶底部、中叶或下叶上部。X线检查示肺部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肿大。
②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症状。X线检查示满布粟粒状阴影,大小及密度均大体相等。
③浸润性肺结核:锁骨上下X线检查示片状、絮状阴影,边缘模糊伴大片干酪样坏死灶时,呈急性进展,严重毒性症状干酪样坏死灶部分消散后,周围纤维包膜,形成结核球。
④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X线检查示一侧或两侧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伴有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明显的胸膜增厚,肺门牵拉向上,肺纹呈垂柳状,纵隔牵向病侧。
6.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结核菌检查
①涂片法: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最主要的依据。
②结核菌培养:为痰结核菌检查提供可靠结果,常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
(2)影像学检查:典型X线改变有诊断价值,但很多其他肺部疾病都可引起相似的肺内病变,缺乏特异性,故不能仅凭X线检查明确肺结核诊断。肺结核X线表现多样、复杂,多发生在上叶尖后段或下叶间段,同一病灶中可以有多种影像同时存在,且以某一种病变为主。
(3)结核菌素(简称结素)试验:结素试验是结核病综合诊断中常用手段之一,有助于判断有无结核菌感染。
(4)其他检查:经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或肺内病灶活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肺结核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适用于痰涂片阴性等诊断困难患者。
7.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肺结核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对于肺结核诊断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以下几种情况时,应考虑有肺结核的可能,并需做进一步检查。①有与排菌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②起病隐匿、病程迁延,或呼吸道感染抗炎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③长期低热;④咯血或痰中带血;⑤肺部听诊锁骨上下及肩胛间区闻及湿啰音或局限性哮鸣音;⑥存在结核病好发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硅沉着病、肾功能不全、胃大部切除、免疫抑制药应用、HIV感染或AIDS,新出现呼吸道症状和胸部X线异常;⑦出现结节性红斑、瘤疹性角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过敏反应表现;⑧既往有淋巴结结核等肺外结核病史。
(2)鉴别诊断:肺癌、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
8.西医治疗
(1)化疗:短程为6~9个月。全杀菌剂:异烟肼、利福平。半杀菌剂:链霉素(胞外)、吡嗪酰胺(胞内)。抑菌剂: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
(2)对症治疗:①毒性症状。加用糖皮质激素,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慎用。②咯血。小量:对症治疗为主,年老体弱慎用强镇咳药。中大量:侧卧,应用垂体后叶素。在大咯血时,患者突然停止咯血,并出现胸闷、气憋、唇甲发绀、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常为咯血窒息,应及时抢救。
9.辨证论治
(1)肺阴亏损
症见:干咳,咳声短促,或咳少量黏白痰,痰中带血丝或血点,色鲜红,胸部隐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咽燥,或轻微盗汗,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月华丸加减。
(2)虚火灼肺证
症见:咳呛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心烦失眠,性急易怒,胸胁掣痛,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干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
症见: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质淡红,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
症见:咳逆喘息,少气,咳痰色白有沫,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肢冷,五更泄泻,心悸、唇紫,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
10.预防 ①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可增加免疫能力,能避免被结核杆菌感染而患病。②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消化道感染。③痰菌阳性病人应隔离。若家庭隔离,病人居室应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均应分开。④对肺结核应有正确的认识,目前肺结核有特效药物治疗,疗效十分满意。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应有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做到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否则容易复发。
试题精选1.下列各项,不属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病因的是
A.外邪侵袭
B.肺脏虚弱
C.脾虚生痰
D.肝火犯肺
E.肾气虚衰
2.某男,29岁,因寒战、高热、咳嗽4天入院。查体:血压/70mmHg,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右下肺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X线示:肺段大片、均匀炎症浸润阴影。血象:白细胞19×/L,中性粒细胞0.76。其诊断是
A.支原体肺炎
B.病毒性肺炎
C.克雷伯杆菌肺炎
D.葡萄球菌肺炎
E.肺炎球菌肺炎
参考答案:1.D。2.E。
单元总结本单元内容较为重要,历年考试均有涉及。考点大多集中在西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中医的分型论治上,在此基础上,对于各型的主证、治法及方药均要重点掌握,方药加减虽然大纲有做要求,但是考试很少涉及,可不做特别要求。
阿虎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