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期肺癌的异质性高,临床诊疗复杂,需要多学科共同积极参与。III期肺癌MDT中心的开展,可以使得多学科医生进行讨论和磋商,对于患者的病情认知更为全面,并且通过统筹的排兵布阵,合理地调整综合治疗方案,使患者的治疗获益达到最大。
近日,医院Ⅲ期肺癌规范化诊疗中心启动会召开,特别邀请到多学科会诊(MDT)团队中各个学科专家,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禹标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药学部副主任唐可京教授、肿瘤科副主任龙健婷教授、放射治疗科副主任包勇教授等,分享MDT对于Ⅲ期肺癌患者的治疗获益、临床应用经验和价值。
专家简历郭禹标主任医师
医院
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新冠专家组副组长
援塞尔维亚新冠抗疫专家组成员
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委
粤港澳大湾区内科联盟副主席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委员
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康复学会呼吸康复学分会常委
《Chest》中文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执行编委
专家简历唐可京主任医师
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美国范德堡(Van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SW)HaroldC.Simmons综合癌症中心访问科学家
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感染与重症专业工作组副组长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癌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免疫治疗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循证医学学组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ClinicalCancerResearch》、《Chest》、《Respirology》、《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医院感染学杂志》等医学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著40余篇
专家简历包勇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协会放射治疗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医师分会胸部肿瘤专业组副组长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多学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肺癌放疗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数据智能学组委员
专家简历龙健婷副主任医师
医院
博士、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胃肠肿瘤分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胰腺疾病专委会副主委
国际肝胆协会中国分会肝胆胰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
不同学科目前对于临床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
郭禹标教授:目前临床对于Ⅲ期肺癌的诊疗相对复杂。Ⅲ期肺癌可分为可以手术切除和不可手术切除。具体临床会根据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和大小,病灶对于脏器的侵犯如食道、心脏、血管等进行综合判断。有的患者可切除病灶,有的患者属于潜在可切除,而其他患者有可能无法切除。
因此,正式治疗前的病情评估显得尤为关键,需要借助多学科的力量完善综合评估。比如再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可以通过影像学看有无淋巴结浅表的转移;利用磁共振技术,评估骨转移进展;通过病理活检,判断分子病理类型,从而进行精准治疗等。基于综合完善的整体评估,制定相应的肿瘤治疗策略。集合多学科的专家力量,给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全面提升患者的临床获益。
唐可京教授:III期肺癌的治疗整体来说异质性非常大,这也是我们成立III期多学科的诊疗中心的主要目的。相比其他瘤种,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指南,其实都没有像III非小细胞肺癌异质性这么大。因此会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需要相应制定治疗策略。所以III期肺癌诊疗的确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集思广益来一起给患者制定方案。
多学科诊疗不依赖其中某一个医生的意见。比如一个主治医外科医生和一个教授外科医生,可能主治医生说我切不了,因此不建议手术治疗;另一个资深教授他认为可以手术。多学科就可以综合大家的建议,它代表了这一个学科整体的意见,所以我们诊疗中心会有一个把关的资深教授,或者说首席科学家,来帮助掌舵。
包勇教授:III期肺癌分为可手术、潜在可手术和不可手术。对于可手术的III期肺癌,放疗的作用是不太大,通常以术后的辅助化疗为主。但对于不可手术的情况,放疗是一个局部治疗补充。对于一些潜在可手术的情况如肿瘤侵犯胸壁,我们可通过放化疗增加手术机会,而且提升患者的临床获益:5年生存率可接近80%。从几个大型回顾性研究中的分层分析发现,对一些多散的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放疗,即术后的辅助放疗,能够提高结构控制。因此,放疗是Ⅲ期肺癌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多数患者,我们建议做术后的放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获益。
龙健婷教授:作为II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事实上系统治疗(即内科治疗)的地位相当于是一个衔接或者是补充。因为对于可手术的和不可手术的患者,可能外科医生和放疗科医生就已经包办了。那么对于潜在可手术的这部分病人,恰好是可以有转化的价值。但是术前放化疗可能定位会比单纯的术前新辅助化疗要高一些。对于一些PS状态评分不太好、能无法耐受同期放化疗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前新辅助化疗。
对于不可手术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巩固治疗的获益
郭禹标教授:一般对于不可手术的III期肺癌,既往采用的标准治疗是同步放化疗4-6周。但该治疗手段的临床获益有限。所以这种情况下可以再用序贯治疗,即接受免疫抑制剂PD-L1进行巩固治疗。今年CSCO有报道一些更新的研究数据,总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度伐力尤单抗的确可以延长预后去改善远处转移,中位生存期显著获益,可以达到超过28个月。我想这是对于不可手术患者,免疫疗法可以带来的获益。并且这个PD-L1的毒副反应和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也都比较少。这也是值得考虑的一种有效的巩固治疗的方法。唐可京教授:对于局部晚期不可手术、不可切除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PACIFIC的研究可以说改变了整个的治疗模式,相当于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我印象中这个研究曾经两次登上了新格兰杂志,此后又再次在ASCO更新了它的数据,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7.2个月,比安慰剂组(PFS5.6个月)延长了超过3倍。免疫巩固治疗3年的OS率达到57%。并且免疫治疗的长尾效益可以给Ⅲ期肺癌患者带来进一步的获益。并且免疫治疗也逐渐以一线联合治疗的方式跻身前线治疗行列,包括我们今年的CSCO指南,都作为1a级的证据进行了推荐。现在也应该说是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龙健婷教授:事实上PACIFIC研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过去我们对这些同步放化疗以后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后续可能没有很好的辅助或者巩固治疗了。如果采用化疗,其实它的贡献是很有限的,后续患者可能只剩观察。根据PACIFIC研究的安慰剂组数据,这部分患者的OS不到三年。而加入PD-L1度伐力尤单抗进行放疗以后的巩固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总生存期的延长,并且三年的OS率超过50%。这是前所未有的结果。尽管后续的话有很多研究都想重复这个结果,但是到目前为止,PACIFIC研究还是没有能够被超越。关于不良反应方面,我们最担心的一点就是同步放化之后会不会增加免疫相关肺炎的发生。从这个数据上来讲,似乎也没有很明显的一个增加,而且不良反应也还是可控的。因此对于这种偏晚期或局部晚期的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我们作为医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MDT应该如何开展规范化?
今天成立的III期中心具有怎样的形式?
郭禹标教授:MDT对医院来说应该是很有优势的。医院有5个临床国家重点实验室、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各个专科的实力很强劲。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具备8大学科:除了呼吸科、肿瘤科、外科、放疗科这几个治疗科室外,其实还有一些辅助的科室如病理科、分子诊断中心,此外还有我们的核医学科、放射诊断科。这样的一个MDT才能给患者一个精准全面的治疗方案制定。在MDT的意义上,除了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
此外,关于工作模式和形式,我们也是希望后续能开这样固定时间的门诊,然后高年资主治或者是副高形成固定的排班模式。我们也希望这会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最后能定一个综合的意见,我希望有一个对各科都全面掌握的首席科学家来确定最终的方案。并且要有一个反馈的机制,比如一个数据库来支持。未来可能发展远程诊疗,医院的帮扶,甚至同国内、国际的交流,我觉得都非常有帮助。
包勇教授:我们是一个Team,不是说哪个年资高哪个说了算。我们现在到了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这个时代,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一样。不同的专业,不同医生在相应领域的研究非常深入。可能这个患者来了以后,他认为需要再做精准治疗相关的一些检测;另一个医生有经验,比如说患者需要做放疗,但是放疗跟外科怎么配合,放疗对于后续手术的影响等……这就需要我们Team去协调好这个工作
唐可京教授:正如各位教授所言,实际上现在肿瘤讲究综合治疗和全程管理,已经不会说每个科室可以一条腿走到黑了。多学科MDT模式打破了过去某一个科室或者某一个教授全程去主宰一个患者的治疗,直到最后自己没招了之后才去寻求其他科室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其他科室有科想伸出援手,但是因为这个患者错过了一个合适的治疗窗,所以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针对这种情况,其实我们想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力求在合适的时间,有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目前做的最好的MDT以及以此为精神传承下来的就是很著名的梅奥诊所。现在无数的医疗机构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去前进,我们也是。
门诊挂号信息:
门诊时间:每周二下午15:00—17:00。
地点:中山一院6号楼5楼肺癌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
主要负责人:郭禹标、唐可京
联系协调员:匡煜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