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的确定

治疗靶区的精确勾画和合理的治疗计划是放射治疗的首要问题,医院放射肿瘤科高献书教授怎么看。

作者:高献书,刘朝兴

来源:《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医学界转载本文已获授权)

  肿瘤靶区(grosstumorvolume,GTV)   影像学可见的肿瘤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和肿大的淋巴结。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内窥镜、食管造影、CT、MRI及PET-CT等。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之间有互补作用,可以明显提高对大体肿瘤体积判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因此对于GTV的确定应参考多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亚临床靶区(sub-clinicaltargetvolume,CTVs)   指食管癌亚临床灶范围。对于该范围的定义目前国际上不统一尚无高级别循证医学的证据。GAO等采用连续切片的技术对收集的食管癌标本进行筛查,确定了亚临床灶的分布范围,为临床提供了客观依据。研究结果表明:94%的食管癌患者镜下沿食管纵轴向上和向下浸润范围分别<3cm。因此推荐GTV纵轴外放3cm,四周外放范围则取0.5cm,外放后应根据解剖屏障做调整,原则不超过解剖屏障,除非有证据证明病变突破了屏障。   临床淋巴结引流靶区(clinicaltargetvolume-node,CTVnd)   指食管癌预防照射的淋巴引流区范围。无高级别证据确定食管癌预防照射的淋巴引流区范围。目前,预防照射区域通常参照手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RTOG研究结果显示:食管癌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失败。医院一个前瞻性研究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食管鳞癌进行单纯放疗,仅照射肿瘤和阳性淋巴结而不选择性照射淋巴结区域,治疗失败类型分析:不伴有肿瘤进展和远地转移的孤立照射野外淋巴结复发率只有8%,以此认为进行选择性淋巴结区域(一般为手术时淋巴结清扫范围)预防照射是不必要的。众所周知,在肺癌的放射治疗原则中已不再做大范围淋巴结预防照射。另外,英国的一项研究认为对于根治性放化疗不做淋巴结预防照射是合理的。医科大学一组术后放疗的研究资料将按照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确定的预防区域(扩大野)和仅包括肿大淋巴结区域(累及野)的放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因此,食管癌放射治疗时,将CTVnd定义为仅包括肿大巴结所在区域(累及野)似乎比按照外科手术清扫范围确定的照射野(扩大野)更合理。但这仍需严格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内靶区(internaltargetvolume,ITV)   国外治疗规范均未涉及食管运动的问题,最近的两项文献报道食管癌的运动在四周方向的运动范围上段食管为0.5cm、中段为0.6~0.7cm、下段为0.8~0.9cm,但无纵向方向的运动范围。7.5 PTV 外扩0.5~1.0cm(依据各单位实测结果进行选择)。

本文节选自《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年第4卷第5期。









































?山东治疗白癜风医院
?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zengshw.com/zyzz/1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