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痰机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作者:郭鸿岳伟刚张莹
使用单位:甘医院重症医学科
本文节选自《临床内科杂志》年2月第35卷第2期
前言:卒中相关性肺炎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罹患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其发生率为7%一22%,为卒中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及卒中后严重的并发症,是Icu科室收治的主要患者之一。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患者医疗费用。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存在卒中后免疫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而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气道分泌物不及时有效排除,会加重病情,严重者发生低氧血症,加重脑部损害。为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提高治疗效果,防止疾病恶化,临床常用的排痰方法有翻身、拍背和振动排痰仪治疗,但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各种辅助仪器如咳痰机、高频率胸壁振荡等已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我们旨在探讨咳痰机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对象与方法
1.对象:年2月一年12月我科收治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男67例,女13例,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58.1±7.2)岁。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54例,气管切开有创机械通气26例。诊断符合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皮肤及皮下部位感染、胸部肿瘤、肺结核、肺部脓肿、肺部血栓、凝血机制异常、咯血、心房颤动、心室颤动、急性心肌梗死及不能耐受振动的患者。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32例,女7例,平均年龄(59.7±6.9)岁,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为8.3±2.1。试验组男35例,女6例,平均年龄(57.3±7.4)岁,APACHEⅡ评分为8.7±2.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包括脱水、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等,同时使用药物祛痰治疗+氧气雾化吸人治疗7天,试验组使用咳痰机联合高频胸壁振荡,对照组使用胸部叩击疗法排痰。
(1)高频振荡排痰:应用高频率胸壁振荡仪辅助排痰。操作前给患者穿上可充气的夹克背心,根据患者体型调节夹克背心的松紧度,背心松紧度以能放进一拳为合适。用两根管路将夹克背心与脉冲气体发生器相连接,设置频率8Hz,强度调节到第5档位,时间10~15分钟。按开始键,夹克背心开始充气,并产生振动。治疗后再应用咳痰机咳痰。
(2)咳痰机应用:采用咳痰机行呼吸道分泌物清理。
咳痰前准备:①调试仪器,选择模式;②依据患者自身情况,设定最佳吸气压力、吸气时间、呼气压力、呼气时间及暂停时问;③准备1段连接患者与机器的管路,保证无菌。
操作:①将机器与患者和事前准备好的管路连接,痰液黏稠者可先向气道内打人适当湿化液再连接患者;②打开开关,让机器向患者正压送气,扩张肺;③快速转换至负压,模仿主动呼气,从肺部呼出的高速气流可有效清除分泌物;④重复咳嗽周期4~6次,休息20—30秒,重复操作4~6次。观察指标,事先通过监护仪,呼吸机及记录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肺部听诊情况,用咳痰机清理呼吸道后,再一次记录上述指标,同时记录咳痰后痰液的量及肺部听诊情况。
(3)数据采集: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氧饱和度及脱机时间,记录患者咳嗽后肺部听诊及胸片情况。
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分视为计量资料,以x(平均值)±s表述,组内干预前后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资料£检验,两组之间的变化值比较采用s-t检验。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48小时后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试验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氧合指数、氧饱和度、肺静态顺应性较治疗前均有升高,但试验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两组患者吸痰及排痰次数比较:
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肺部听诊湿罗音均明显减轻或消失,胸片检查显示胸片透光度均匀,密度减低,高密度影减少。试验组较对照组吸痰次数和排痰次数明显减少。见表2。
3.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情况比较:见表3。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72小时和7天后,试验组患者PaO2高于对照组,PaCO2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以48小时为显著。脱机时间试验组为(6.8±1.8)天,对照组为(9.6±2.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卒中相关性肺炎是卒中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卒中死亡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医疗费用急剧增加。近年来,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引起医务人员的北京看白癜风什么医院好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